健康生活

端午節 哪些人不宜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現在端午節要到了, 又到吃粽子的時候了。 然而,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宜吃粽子。 那麼什麼人不宜吃粽子,

你知道嗎?

粽子清香淡雅, 軟糯滑膩, 口味多樣, 頗受人們喜愛。 然而, 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 油性及黏性較大, 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並由此產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所以不可貪食。

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種繁多, 其中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較多, 屬油膩食品。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者若進食過多, 可增加血液粘稠度, 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 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老人和兒童:

由於粽子是糯米做的, 纖維含量偏少, 粘性大, 不利於消化。 老人和一些消化功能不好的兒童如過量進食, 吃完粽子以後會極易造成消化不良, 出現腹痛、腹脹等急性胃腸道疾病, 有的甚至會引發急性胰腺炎,

並由此產生的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胃腸道病患者:

粽子蒸或煮熟後, 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 吃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 粽子中的糯米性溫滯氣, 合植物纖維多且長, 吃多了會加重胃腸的負擔。 患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若貪吃粽子, 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平常已被告知要少吃精緻糖食物, 所以甜粽不適合食用。 鹹粽雖然熱量較小, 但是糖尿病人應注意不要沾糖吃, 必要時可以用代糖取代。 除糖分外, 也要小心主食份量。 若是以一餐一碗飯的人而言, 一個臺灣粽的主食份量就相當於一碗飯, 加上配料的肉類, 其實就已經相當於一餐所需的份量。 若是食用裹蒸粽,

更要控制好份量。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 吃時通常還要加糖, 如果不加節制, 會損害胰島功能, 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 加重病情, 搶救不及時有生命危險。 糖尿病人不妨偶爾吃一個南瓜餡製成的粽子, 南瓜含有降糖因數, 可作為糖尿病的輔助食療之品。

粽葉有保健功效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王東旭介紹說, 包粽子的粽葉是清熱解暑的良藥。 粽葉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多種氨基酸等成分, 可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和食品添加劑, 被營養學家稱為天然綠色“食品”。 研究證明, 粽葉的提取物還具有抗癌作用。

粽子不宜多食

南京中醫藥大學郭海英教授介紹說, 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 能溫暖脾胃,

補中益氣, 並有收澀作用。 但郭海英教授提醒, 女性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 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 吃粽子的同時, 要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 此外, 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 比如西瓜, 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另外, 像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腸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

“一高兩低”的粽子更健康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鞠娟介紹說, 雖然吃粽子有一定的禁忌, 但是只要掌握方法, 美味與健康還是可以兼得的, 簡單地說就是要注意“一高兩低”:

高纖維: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 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症狀, 所以一定要加熱後食用。

若主料能有部分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參與”, 不僅可增加纖維素的含量, 還可減少腸胃負擔。

低油、低熱量:肉粽早已成為“粽子一族”主角, 但它的缺陷是飽和脂肪含量高, 所以在吃肉粽時要做到葷素搭配、細嚼慢嚥。

總之, 吃粽子應有所節制, 除以上四種人不可多食外, 其他人若食後感到胃部不適, 也應立即停止食用, 以防危害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