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別把夏天拉肚子不當回事

隨著炎夏的到來,腹瀉病人開始增多,其中不少人都是拉得快脫水才來就醫的。面對醫生的質疑,他們反問:不是“千金難買六月瀉”嗎?

其實,這一民間說法的原意是提醒人們,夏天要注意疏瀉內熱,保持大便通暢,而非現代醫學的“腹瀉”。即將進入暑熱天,氣候悶熱、潮濕適宜腸道致病菌的滋生,引發腹瀉的因素增多,但不論哪種原因引起的腹瀉都會給人體帶來不良後果。

因此,時下養生更要密切注意“肚子問題”,千萬不要認為炎熱的夏季拉肚子是個“小問題”,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腹瀉還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甚至誘發心肌梗死和腦中風等疾病。

防治腹瀉:“饑餓療法”不可取 不少人拉肚子時會採用禁食的“饑餓療法”,甚至粒米不食、滴水不進,並認為這樣做可以減輕胃腸負擔,排空腸胃就會有利於早日康復。

但這種做法太過極端,其實,腹瀉時除積極治療外,還是以進食流質為好,不可輕易禁食,以免因能量供應不足導致體內的脂肪等分解加速而出現酮症酸中毒,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

當然,進食也有講究,要選擇一些對腸道刺激小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飯、發麵蒸食、麵包、軟麵條等。另外,各種粗糧、堅果、蔬菜水果等最好先別吃。

特別是一些粗纖維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筍類等,吃了反而會加重病情。水果中則不要吃鳳梨、草莓。此外,拉肚子時最好別吃油炸食品,在烹調上,應多採用蒸、煮、燜等方法。

治療上,當腹瀉頻繁,出現口幹、皮膚起皺、高熱、血壓下降等脫水現象時要及時補充淡鹽水。因為人體一旦脫水,很可能引發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甚至腎功能衰竭,這就是腹瀉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如果腹瀉後想喝水,就要喝點補液鹽。補液鹽在醫院和藥店裡都可找到。除了補水,更要及時到醫院查明病因對症治療。

久坐空調房也會拉肚子 導致夏季腹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細菌或病毒感染等。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暑熱季節,天氣炎熱,蚊蠅孳生,病菌繁衍。

吃變質食物或使用不潔餐具都會導致消化系統不適引起腹瀉拉肚子。夏天造成肚子“有意見”的原因其實很多,有些還與生活習慣有關。

比如著涼拉肚子,一般人認為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溫,卻忽視了在防暑降溫中可能出現的著涼,在空調房間久坐,貪涼睡地板,暴飲冷凍啤酒或飲料等,都很容易讓人感到腸胃不適,其中最常見到的是著涼引起的拉肚子。

另外,有些人緊張也易致拉肚子。時下,白領及大、中學生就常因緊張拉肚子的現象並不少見。即將來臨的高考和中考,就有學生因緊張開始鬧肚子。

上述的症狀在醫學上稱為腸易激綜合征。但易被誤診為慢性腸炎和結腸炎。無論哪種原因引起的腹瀉都會給人體帶來不良後果,應及時上醫院做必要的檢查,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做相應的處理,切莫認為是“小問題”而掉以輕心。

例如,因慢性食物中毒而引起的腹瀉,就可能損害到臟器功能,而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則可引起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另外,腹瀉可引起機體脫水和電解質失衡。

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還可因為腹瀉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甚至誘發心肌梗死和腦中風等疾病。因此,無論什麼時候出現腹瀉都不可掉以輕心,千萬不要認為炎熱的夏季拉肚子沒關係,尤其是中老年人更不能馬虎。

三類常見腹瀉的特徵 感染性腹瀉:是由包括沙門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病毒和細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發病高峰期為6~9月份;感染對象主要是兒童和成年人。

主要通過食物傳播;不良飲水、飲食習慣、較差的個人衛生都會導致感染而發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腹瀉次數一天多達10餘次,重者一天內可達幾十次,部分病例可伴有發熱、噁心、嘔吐、脫水等不同症狀或體征。 預防:不喝生水,不吃不潔或半生食品;飯前便後勤洗手。

食物中毒引發的腹瀉:指食用被細菌、毒素污染的,或含有毒物質的食品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包括細菌性、真菌毒素、動植物和化學性食物中毒。

夏季食物中毒主要以細菌性食物中毒為主;最易發生集體性食物中毒場所是集體單位食堂和餐飲等;食品操作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和加工人員帶菌操作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食物中毒具有突然發生,集體性發病,潛伏期短等特點。臨床上主要表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外,還可表現在神經系統、造血系統等症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預防: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腐敗變質食品,做到食品燒熟煮透,隔夜餐食用前回鍋加熱。另外,由於6月份潮濕悶熱,應注意做好稻穀、玉米、花生仁等農作物的防黴變質工作,對發現黴變或變質的食品應及時處理,切勿食用。

腸易激綜合征等疾病引發的慢性腹瀉:患者腹痛、便稀、腹瀉,非病菌導致,卻久治不愈。這種病在夏季的消化道門診中約占總數的30%以上。

慢性腹瀉的原因很多,可由慢性痢疾、甲狀腺亢進、濫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調、腸功能紊亂等造成。臨床研究證實,此類腹瀉與大腦過度疲勞產生的脾胃虛弱、肝脾不和、精神抑鬱等原因有關;而夏季人們多出入空調房、喝冷飲等因素的刺激,更易導脾胃虛弱,有的人甚至久瀉難止。

預防:目前,對腸易激綜合征的病因還不清楚,但應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另外,放鬆精神有時也可減輕腹瀉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