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立秋飲食少辛多酸慎進補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原則, 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 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 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 以補充夏季的消耗, 但此時應補卻不可亂補。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王曉麗醫生指出, 在立秋過后, 很多“苦夏”的人, 食欲逐漸好轉, 便開始貼秋膘。 不過她特別提醒, 不要急著貼秋膘, 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 還沒有從炎夏調理過來, 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 會增加腸胃負擔, 影響胃腸功能。 因此吃肉要適當, 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后,

再多增加肉食。 尤其是那些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風等疾病的人, 不宜攝入肉食太多。

肥胖的人, 因為夏天吃了油膩、辛辣的食物, 身體內就會有痰濕, 而秋天偏燥, 是去痰濕最好的時候, 所以這類人不應刻意進補, 吃的食物要清淡一些;身體瘦弱的人, 在秋季的時候, 要陰陽雙補, 平時吃些牛、羊肉, 藥物上可以吃些溫陽的藥物;陰虛體質的人, 如大病初愈的人, 不適合溫陽, 應該滋陰補氣, 可以吃些菠菜、青菜或者山藥。

專家強調, 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 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及油炸食物, 適當多吃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 與肉食相比, 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

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 中醫養生還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 粥利于健脾, 可助脾胃滋陰, 平衡健旺的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