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養生

中國院士們的養生經

他們是代表我國最高學術地位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他們的名字前,可以加上許許多多的定語,在他們的名字後,也可以加上許許多多的獎項;他們不僅擁有權威的知識,還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態,他們身體力行了健康的真理———健康就是大道至簡。

鐘南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會長、著名呼吸疾病專家

◎健康觀點 再忙也做俯臥撐 運動員出生的鐘南山,如今70多歲了,還保持著運動員的本色,再忙再累,他也不放棄鍛煉,外出開會時,哪怕做幾個俯臥撐,也要達到鍛煉的目的。

他說,除了運動,心情也很重要。

人的壞情緒,不僅會造成身體耗氧,還會使心跳增快、血管收縮,導致大腦和心肌缺氧。

曾毅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

◎健康觀點 模範“糖友” 81歲的曾毅保持年輕活力的秘訣是:“保持平和的心態,專注熱愛的事業。 ”曾毅患有糖尿病,他說:“生活上多加注意,控制好飲食,經常檢測血糖,堅持服藥,糖尿病其實並不可怕。 ”

他每天都進行血糖監測,十幾年來血糖一直保持在標準範圍內,是個懂得自我約束和管理的“模範糖尿病人”。 高潤霖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心臟病介入治療專家

◎健康觀點 心臟要靠平時善待 69歲的高潤霖每天除了有限的幾個小時睡眠之外,都是忙碌在有條不紊的快節奏生活之中。

在他看來,運動與合理飲食好比人的健康所必須的真金和白銀。 有了這兩樣,才能預防心臟病。 他認為,心臟是否會提前老化,得不得心臟病,就看你平時有沒有善待它。

胡亞美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兒科血液學專家

◎健康觀點 牙好和一頭黑髮 87歲的胡亞美擁有一頭黑發源於她“洗頭還是偷點懶好”的理論。 她說,頭皮的分泌物是頭髮最好的保護劑,一個星期洗一次頭髮就夠了。 另外,她還說:“平時吃完東西要及時漱漱口,別讓食物殘渣留在齒縫裡,這樣才能保持牙齒健康。 ”

陳君石 中國工程院院士、毒理學家

◎健康觀點 從來不貪吃 75歲的陳君石有一套“飲食經”:沒有不健康的飲食,只有不健康的搭配。 他很會搭配食物,比如紅燒肉,他照吃不誤,只是注意當天其他高脂食物儘量少吃或不吃,並攝入一些蔬菜、水果平衡一下。

他飯量不大,從來不“貪吃”,幾十年來體重波動一直從未超過5公斤。 張金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

◎健康觀點 80歲時還騎車 被稱為“我國小兒外科之父”的張金哲教授,今年已經九十高夀,卻依然堅持每週兩次門診、一次教學查房和週末查房,這就是他的養生之道。 80歲時張老還每天騎自行車上班,爬6層樓到診室,從不坐電梯。 正如張老總說的一句話:“生命在於運動,我如果停止了緊張工作,大概就快見馬克思去了。 ” 李連達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健康觀點 粗茶淡飯最養人 李連達對各種靈丹妙藥瞭若指掌,他面色紅潤,精神十足,人們還以為他吃了“仙丹”。

其實,他什麼都吃,就是不吃滋補品。 他說:“有些人經常吃人參、冬蟲夏草之類的補養身體,其實沒有必要,對健康的身體來說,補品反而會帶來額外的負擔,日常飲食對身體就是最好的補品。 ” 趙鎧 中國工程院院士、衛生部病毒性肝炎防治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健康觀點 每天走上六、七千步 談到如何養生保健,80歲的趙鎧說:“我的生活很簡單,早晨6點半,晚的時候7點起床,晚上一般到12點後才睡覺,但是我睡覺睡得很‘死’,半夜不醒。 近些年,健身就是跑步,我還戴著計步器,一天要走六、七千步才夠。 ” 魏江春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衣真菌學家

◎健康觀點 沒時間鍛煉是藉口 79歲的地衣真菌學家魏江春,仍然每年都有一兩個月要在森林和荒漠裡度過,跋山涉水的職業特點,給了魏老一副健康的體魄,但他還是自我檢討地說:“我一直想加強鍛煉,但總是沒時間,這其實是藉口,主要還是自己太懶,每天上班都是下樓就上車,下車就上樓,連走路的機會都很少。

” 程莘農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中醫、針灸專家。

◎健康觀點 生活習慣別輕易改 退休後的程莘農,仍然每天早起到曾經工作的診室轉一圈兒。 這種“不輕易改變生活習慣”的習慣,不經意地就成了程老的養生秘訣之一。 程老的第二個秘訣是“不生氣”,他經常與人爭論時拍桌子,但他笑著說,那不是真的生氣,大喊大叫之後就忘了。

程老的第三個秘訣是“吃九成飽,肚子裡沒有滯,就算生病了也不會有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