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拒絕“軟骨頭”!吃對6道菜讓你補鈣更有效

吃它們比吃鈣片還要補鈣!

一、豆腐燉魚

豆腐是大家熟知的高鈣食物, 只要吃200克北豆腐, 就可以滿足一日鈣需要量的1/3, 比喝半斤奶還要多。

而魚肉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加強人體對鈣的吸收。 因此, 豆腐燉魚, 不僅味道鮮美, 更是補鈣健骨的絕配。

二、芝麻醬拌菠菜

芝麻醬是鈣的“寶庫”, 每100克含鈣870毫克, 高於豆類和蔬菜。 而菠菜中富含的維生素K是骨鈣的形成要素, 如果在補充鈣的同時增加維生素K,

可以大大提高補鈣的效果, 促進鈣沉積在骨骼當中。 芝麻醬拌菠菜, 香而不膩, 是完美的補鈣涼菜。

三、紫菜腐竹湯

鈣與鎂就像一對雙胞胎, 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 當鈣與鎂的比例為2∶1時, 最利於鈣的吸收利用。 腐竹是富含鈣的豆製品之一,

而紫菜被稱為“鎂元素的寶庫”, 兩者一起煲湯, 可謂補鈣健骨的完美搭配。

四、醋溜小油菜

不少綠葉菜在補鈣效果上並不遜色, 其中小油菜的鈣含量超過同樣重量的牛奶。 而醋有利於鈣從不溶狀態變成可溶狀態, 促進鈣的吸收利用。 此外, 小油菜中還含有大量有助於鈣吸收的礦物質和維生素K。

五、青椒炒雞蛋

雞蛋含有優質蛋白, 其鈣含量也較高, 而青椒中富含維生素C, 兩者一塊炒, 不但色澤美觀, 還能提高鈣的吸收率。

六、黃豆燉豬蹄

黃豆鈣含量豐富, 豬蹄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 可以作為鈣沉積的骨架, 從而更有利於黃豆中鈣的吸收。 需要提醒的是, 豬蹄中飽和脂肪含量較高, 不宜常吃。

做菜時要如何減少鈣的損耗?

一、菠菜、莧菜過水焯

有些綠葉菜雖然鈣含量較高, 但其中草酸含量也高, 如菠菜、莧菜, 草酸會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 因此食用時最好用開水焯一下。

二、糧豆先浸泡

粗糧和黃豆等豆子中含有較多植酸, 會與鈣形成不溶性的植酸鈣, 影響鈣的吸收。 因此, 建議大家烹調時先將其浸泡4~12小時, 去除部分植酸。

除此之外, 黃豆發芽後, 植酸也大量減少, 鈣等礦物質也更容易被吸收利用, 是補鈣的好食物。 麵粉中也含有部分植酸,將其進行發酵處理則有助於將鈣解放出來。

三、蝦皮磨成粉

蝦皮的鈣含量雖然高達991毫克/100克,但其難以被徹底嚼碎,其中大部分鈣會隨著不消化的殘渣一起排出體外。

因此,蝦皮中鈣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如果要想讓蝦皮發揮較好的補鈣效果,可將其用水焯後烘乾,再將其磨碎,當成調料加到各種炒菜裡。

四、葷菜放些醋

排骨等葷菜中含有豐富的鈣質,但這些鈣主要以結合鈣的形式存在,在煮燉時不易溶出,也難以被吸收。烹飪時,放適量的醋,不僅能去除異味,其中的醋酸還可以使排骨中的鈣、磷、鐵等礦物質溶解出來,利於吸收。

麵粉中也含有部分植酸,將其進行發酵處理則有助於將鈣解放出來。

三、蝦皮磨成粉

蝦皮的鈣含量雖然高達991毫克/100克,但其難以被徹底嚼碎,其中大部分鈣會隨著不消化的殘渣一起排出體外。

因此,蝦皮中鈣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如果要想讓蝦皮發揮較好的補鈣效果,可將其用水焯後烘乾,再將其磨碎,當成調料加到各種炒菜裡。

四、葷菜放些醋

排骨等葷菜中含有豐富的鈣質,但這些鈣主要以結合鈣的形式存在,在煮燉時不易溶出,也難以被吸收。烹飪時,放適量的醋,不僅能去除異味,其中的醋酸還可以使排骨中的鈣、磷、鐵等礦物質溶解出來,利於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