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益生菌補充多了同樣有害

眾所周知, 益生菌是一個好東西。 很多家長不管孩子是不愛吃飯、積食, 還是腹瀉、便秘, 甚至體弱多病, 都會為其補充益生菌。 對此, 專家表示, 益生菌雖好, 但濫用可能導致益生菌依賴癥。

益生菌并非多多益善

益生菌從理論上講對人體健康沒有副作用, 適當補充能改善腸道內環境。 科學研究表明, 益生菌雖然是有益的, 卻不是萬能的, 盲目濫用益生菌甚至可能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一般來說, 益生菌口服制劑只限于在臨床上用于治療腸道功能衰竭或失調的患者, 口服益生菌產品雖然能在短時間內使人體腸道獲得有益菌,

但長期服用會對人體構成潛在的危害。

警惕益生菌依賴癥

人體長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產品, 會促使腸道功能逐步喪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 久而久之人體腸道便會對它產生依賴性, 醫學上稱之為益生菌依賴癥。

人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賴癥, 終身都將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產品來維持生命的健康狀態。

人體內的菌種都要保證一定比例的平衡, 一旦失衡, 即使是益生菌也會帶來危害, 除了產生依賴癥, 嚴重的還可引發新的感染。 如肝硬化患者, 由于門脈高壓致使胃腸道黏膜淤血, 降低黏膜的屏障功能, 胃腸內的致病菌大量繁殖, 通過損傷的黏膜進入血液, 造成致命的菌血癥、膿毒血癥或腹膜炎。 據報道, 西班牙曾有3名存在嚴重免疫缺陷的患者因接受益生菌制品用于治療腹瀉而死亡。 原因是在益生菌治療過程中有新的菌群被帶入患者體內, 引發新的感染造成了菌血癥。

補充益生菌應因人而異

人體可以自己產生益生菌。 吃進的食物經過腸道消化、分解和發酵也會產生大量的益生菌群。 普通人對益生菌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還能自行調整體內的菌群平衡。 對于發育正常的孩子來說, 完全沒有必要額外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主要在兩種情況下使用(需在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

不能長期濫用): 1.長期使用抗生素不但殺死了致病菌, 同時也殺死了與之同存的益生菌, 所以需要補充益生菌以重新建立體內微生態屏障。 2.因腹瀉造成大量的益生菌丟失, 致使腸道菌群失衡。 此時需要補充益生菌, 重新建立腸道菌群平衡。 因腸道病變導致腹瀉、真正需要補充益生菌的患者, 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足劑量的藥用益生菌, 以免耽誤病情。

如果你的飲食結構合理, 能從正常飲食中攝取所需營養;而且你的生活也很有規律, 有良好的生活方式, 那么益生菌保健食品對你來說就不是必需的。 不能把益生菌保健食品當藥用, 有病還需及時就醫。 調節身體機能, 首先應從飲食搭配入手, 保證身體營養均衡。 如確實需要益生菌保健食品, 最好在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服用。

延伸閱讀

益生菌究竟是什么

益生菌這一概念最早來源于希臘語, 意思是對生命有益。 1857年, 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研究了牛奶的變酸過程。

他把鮮牛奶和酸牛奶分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發現它們都含有同樣的一些極小的生物——乳酸菌, 而酸牛奶中乳酸菌的數量遠比鮮牛奶中的多。 這一發現說明, 牛奶變酸與這些乳酸菌的活動密切相關。 1908年, 俄國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Elie Metchnikoff正式提出了“酸奶長壽”理論。 通過對保加利亞人的飲食習慣進行研究, 他發現長壽人群有著經常飲用含有益生菌的發酵牛奶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