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中國燕窩文化和歷史

傳說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是明朝航海家鄭和。 鄭和的遠洋船隊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暴, 停泊在馬來群島一個荒島處, 食物緊缺。 無意中發現荒在斷石峭壁上的燕窩, 於是命令部屬採摘, 洗淨後用清水燉煮, 用以充饑。 數日後, 船員各個臉色紅潤, 中氣頗足。 於是船隊回國時帶一些獻給明成祖。 其實在此之前, 元代賈銘(西元1279年——1368年)的《飲食須知》一書中, 說法有“燕窩, 味甘平, 黃黑黴爛者有毒, 勿食”的記載。 清康熙年的《調鼎集》記載的數十種“上席功能表”中, 名列首位的就是燕窩。

據清宮老檔記載, 乾隆幾次下江南,

每日清晨, 禦膳之前, 必空腹吃冰糖燕窩粥。 一直到光緒朝禦膳, 每天都少不了燕窩菜。 以光緒十年十月七日慈禧早膳為例, 一桌30多樣菜點中, 用燕窩的就有7樣。

燕窩成了禦膳常饌, 野鴨、小雞、鹿尾配燕窩菜也較多。

而《紅樓夢》中寫賈府吃燕窩也是連篇累牘、第14回寫秦可卿損虧吃燕窩、第45回寶釵因黛玉多咳, 便取自家的燕窩勸黛玉食冰糖燕窩粥, 第87回寶玉因哀悼晴雯, 未吃晚飯, 一夜未眠, 襲人要廚房做燕窩湯給寶玉吃, 清人裕瑞就此批評《紅樓夢》“寫食品處處不離燕窩, 未免俗氣。 ”實際也有認為是不切實際的誇張。 實際上是不瞭解實情, 此中消息, 在當時非皇親國戚、宮中寵倖是不得而知的。 外省縉紳之家出身的當代紅學老先生也不瞭解《紅樓夢》美食為何多有燕窩。

未看故宮老檔, 是很難作出正確答案的。 還是雪芹動用自己的生活積累, 瞭解當年宮廷禦饌, 才有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寫此貴重珍物。 選寫燕窩, 反映賈府金陵舊夢, 生活富比帝王之家, 巧妙地鋪陳“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豪華排場, 有力地渲染了“珍珠如土金如鐵”的奢侈生活, 把賈府煊赫一時的氣勢, 藝術地表現了出來, 從而增強作品感人的魅力, 實為一般作家所望塵莫及。

因為燕窩若有若無的保健作用, 金絲燕這個本來並不稀有的物種遭到了滅頂之災。 它在中國唯一的常年棲息地大洲島國家保護區中的數量已經銳減至15只左右, 到了滅絕的邊緣。 清代吳偉業曾經寫了一首詩:“海燕無家苦,

爭銜小白魚。 卻供人採食, 未卜汝安居。 ”人類什麼時候才能打破燕窩的神話, 讓金絲燕能夠安心地繁衍自己的後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