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飯後散步有助養生 如何走最科學?

飯後散步有助於腹部肌肉收縮, 促進腸胃蠕動, 刺激副交感神經, 緩解壓力。 但走得太快、太久反而容易傷身, 飯後散步關鍵在於放鬆。

速度越慢越好, 不超過半小時。 清代養生名家曹庭棟在《老老恒言》中說道:“飯後食物停胃, 必緩行數百步, 散其氣以輸於脾, 則磨胃而易腐化。 ”緩慢散步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 吃太飽時, 一定要起身慢步走動, 避免食物堆積在胃部, 造成腸胃不適。

如果走得太快, 動作過於劇烈, 血液會從腸胃往四肢流動, 氣血減少, 不利於消化。 建議散步速度以90步/分鐘最為理想, 約每秒走1~2步即可。

散步時間以10~30分鐘為宜, 不用太久。

避免邊走邊聊天。 散步會讓氣聚集體內, 可以養氣。 但許多老人喜歡邊走邊跟人聊天, 或打電話, 容易讓氣散掉, 也會流失津液(口水)。 老人可以一邊走, 一邊順時針輕揉腹部上方的中脘穴, 能夠促進迴圈、助消化, 如果吃得太撐, 可先休息一下再按摩。

下列狀況, 飯後先休息再散步。 心肺、脾胃功能差、體虛的老人, 建議先休息半小時再散步。 若患有心絞痛、低血壓、胃下垂, 走路易喘、身體虛弱無力者, 應避免吃得過飽, 飯後先休息30分鐘再散步, 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