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那一次,產婦的羊水噴到她頭頂!聽助產士講產房裡那些驚心動魄的事丨推廣

助產士, 一個聽起來有些陌生的職業。 有人說, 她們是新生命的第一個擁抱者, 是母嬰兩條生命線的維護者。

在產房裡, 她們操持著大大小小的事物, 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甚至產科醫生都要禮讓三分。 她們用雙手托起柔軟的嬰兒, 用心、用熱血, 守護著未來的希望。

一手托兩命, 托起家庭的希望

解放軍302醫院的助產士徐慧君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接生寶寶的經歷, 那年她剛滿19歲。 經驗豐富的前輩握著她的手去接寶寶, 托起新生命的一刹那, 時間仿佛靜止了:寶寶的身子是柔軟滑潤的, 寶寶的哭聲是清晰響亮的,

寶寶的臍帶還在怦怦地跳動, 小小的生命就在她的手中, 仿佛連接著她的心跳。

徐慧君的失神急壞了一同助產的前輩, 一邊大喊“愣著幹什麼”, 她的魂一下子歸了竅, 手忙腳亂的清理呼吸道、處理胎盤、擦拭嬰兒……手術結束, 徐慧君有種虛脫了的感覺。

多年以後再回憶起那次經歷, 徐慧君只能用“神奇”和“慌亂”來形容。 在懵懂無知的年紀, 她早早體驗了迎接新生的感覺。 也是這次經歷, 讓徐慧君理解了為什麼母親堅持讓她做助產士, “很多學醫的爸媽都不讓自己的子女學醫, 覺得很辛苦, 可我媽媽卻說, 她做了一輩子護士, 一直很快樂。 ”

徐媽媽今年58歲, 做助產護士近40年了, 媽媽對這份職業的熱愛深深地感染了徐慧君,

這也讓她從一開始的不理解, 到後來愛上自己的職業。

對於徐慧君來說, 每當一個寶寶平安降生, 她都能感同身受的沉浸到每一個家庭的歡樂中, “助產的時候, 仿佛胎兒的心跳和你的心跳是在一起的。 助產士的一雙手, 托起的是孩子和產婦兩條命。 ”事實上, 助產士托起的不僅僅是兩條命, 而是這些家庭的希望。

那一次, 產婦的羊水噴到了她的頭頂

除了常年的忙碌和經常性的緊張懸心外, 比起其他普通醫院的助產士, 徐慧君和她的同事還多了一份危險。 302醫院接收的產婦中, 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乙肝媽媽, 血液、羊水都能夠傳染乙肝病毒。

在平時, 為了減少乙肝媽媽的心理壓力, 徐慧君和她的同事會儘量不戴手套。

但是在臺上, 她們必須嚴格執行全套的消毒隔離制度, 全副武裝——衣服是加厚防水的, 套袖要再加兩層, 眼罩、口罩必不可少。 在恒溫、封閉的產房內, 一場手術下來, 她們常常是汗流浹背, 全身濕透。

即使再小心翼翼, 也可能有意外發生。 提起之前在手術臺上紮到手的經歷, 翟豔麗依然心有餘悸。 當時產婦情況危急, 她在給產婦打完麻醉針之後, 不小心紮到了自己的手, 還好有其他助產士可以替換, “如果身邊沒有人, 不論出現什麼狀況, 助產士都不能不管產婦和孩子。 如果當時沒有其他人的話,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會、也必須要堅持做下去”, 翟豔麗堅定的說。

類似的情況徐慧君也遇到過。 當時一個產婦臨產, 羊水像噴泉突然開放一樣,

四面八方噴了出來, 她正托著孩子的頭躲避不及, 羊水從她的頭頂一直滲到腰部, 滴落的羊水也蔓延著恐懼感, 徐慧君咬著牙堅持做完了手術, 術後才飛快的奔去洗澡。

面對種種危險和辛勞, 徐慧君也想過換一個安穩的科室。 她的丈夫問了她一句話, “如果你選擇不做這一行, 你會想它嗎?”, 徐慧君沉默了。 “如果丟了這份職業, 就好像手工藝人丟了手藝一樣, 心裡會空落落的。 我想我和媽媽一樣, 習慣了這個職業, 離不開了。 ”

與時間搶生命, 抓住復蘇黃金30秒

“讓開, 快讓開!”, 助產士一邊嘶吼著讓前面的人讓出一條通道, 一邊飛快的往前推車, 路上還不忘喊人通知醫生、打開電梯、聯繫手術室、做好術前準備, 這一系列連喊帶吼、連推帶拽、像是電視劇一樣的場景,

幾乎每個月都會在產科上演。

徐慧君印象很深的一次, 一位產婦被發現有先兆子宮破裂, 孩子隨時有窒息的危險。 三位女助產士不知哪兒來的力氣, 把接近160斤的產婦從產床抱到平車上, 爭分奪秒的從二樓的產科運到六樓的手術室。 到產房時, 孕婦的子宮已經破裂, 滿腔鮮血, 好在搶救及時, 母子平安。

類似於先兆子宮破裂的緊急情況, 在產科還有很多, 羊水栓塞、臍帶脫垂、新生兒窒息, 每一種情況都驚險萬分。

在所有的危急情況中, 新生兒窒息可能是最讓人揪心的一種, 寶寶雖然順利降生, 卻奄奄一息, 此時新生兒復蘇術的施展就極為重要。 “新生兒窒息搶救, 黃金時間只有30秒到60秒,

如果這段時間裡沒有把氣道打開, 新生兒會產生繼發性的呼吸暫停和缺氧狀態, 很容易造成腦癱、心血管衰竭等嚴重後果”, 北京市新生兒復蘇比賽三等獎獲得者張瑗瑗說道。

雖然新生兒復蘇術使用頻率並不高, 但一旦遇見了, 就是人命關天的事。

“很多年以前, 很少有助產士會新生兒復蘇術”, 徐慧君說。 這一切還要得益於十年前的國家新生兒復蘇項目, 項目組核心成員王立新曾分享, 這個項目是由強生公司贊助支持的, 經過十年的培訓, 基本做到了每個分娩現場都有1名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在場;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下降了80%;新生兒死亡率下降了70%。 搶救一個新生兒的背後, 實則是挽救了一個家庭的未來。 因新生兒窒息致死或腦癱,這一問題不僅給患兒自身、父母及其家庭帶來傷害及嚴重負擔,還增加了全社會的壓力。(齊鈺/文)

編後語

她們是在醫院病房默默穿行的溫暖身影,

她們是在手術內陪伴醫生一站到底的得力幫手,

她們更是陪伴患者左右給予悉心照料的全能管家……

關愛護士,行動起來,

聽聽她們的故事,看看她們的生活,給她們更多尊重與愛!

健康時報與中國強生聯合在醫院版(15版)定期開設“關愛護士 我們在行動”專欄,敬請關注。

同時,健康時報與中國強生將聯合在官微定期將護士的系列故事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第一時間感受到護士的溫度。

國家新生兒復蘇項目簡介

2004年7月,在強生公司的支持下 ,國家衛計委相關部門啟動了“自由呼吸 生命之源”新生兒復蘇專案,同時還得到了美國兒科學會支持。專案實施10年以來,總計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臨床醫護人員提供25萬人次的規範化培訓;每年幫助60萬新生兒建立生命的第一口呼吸,截止目前,累計挽救了15萬個新生命。

近十年來,強生支持的“護士行動”項目在美國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在中國也通過一系列行動支援提升中國護理行業的社會形象,提高公眾對護理行業卓越貢獻的價值認同。

因新生兒窒息致死或腦癱,這一問題不僅給患兒自身、父母及其家庭帶來傷害及嚴重負擔,還增加了全社會的壓力。(齊鈺/文)

編後語

她們是在醫院病房默默穿行的溫暖身影,

她們是在手術內陪伴醫生一站到底的得力幫手,

她們更是陪伴患者左右給予悉心照料的全能管家……

關愛護士,行動起來,

聽聽她們的故事,看看她們的生活,給她們更多尊重與愛!

健康時報與中國強生聯合在醫院版(15版)定期開設“關愛護士 我們在行動”專欄,敬請關注。

同時,健康時報與中國強生將聯合在官微定期將護士的系列故事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第一時間感受到護士的溫度。

國家新生兒復蘇項目簡介

2004年7月,在強生公司的支持下 ,國家衛計委相關部門啟動了“自由呼吸 生命之源”新生兒復蘇專案,同時還得到了美國兒科學會支持。專案實施10年以來,總計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臨床醫護人員提供25萬人次的規範化培訓;每年幫助60萬新生兒建立生命的第一口呼吸,截止目前,累計挽救了15萬個新生命。

近十年來,強生支持的“護士行動”項目在美國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在中國也通過一系列行動支援提升中國護理行業的社會形象,提高公眾對護理行業卓越貢獻的價值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