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圍觀,健康之道源于順其自然――養生三句話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新聞真是有趣又有料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您總是顯得那麼年輕呢?有什麼養生的秘訣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 我從小學習中醫, 所以最喜歡自然, 自然的東西, 順應天時地利的東西就是養生的好東西。 於是我總結出一個道理:健康之道源于順其自然!也就是順應自然應有的規律。 再仔細一點, 又可以分成三句話:一切源于健康;健康源於快樂;快樂順其自然。

為什麼說“一切源于健康”呢?年輕人學業事業蒸蒸日上, 發奮圖強, 靠的是什麼?是健康的身體。 老年人坎坷一生, 操勞一生,

想要安度晚年, 享受幸福的夕陽, 靠的是什麼?還是健康的身體!

樹立健康至上的觀念, 對人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 可以說越早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就會越受益。

重視健康, 重視養生可不單單是老年人的事情, 健康對於年輕人和中年人來說同樣重要, 甚至可以說是更重要!因為大家是國家的棟樑和希望, 如果棟樑和希望都是那麼虛弱不堪, 那還談什麼事業和發展呢?

有個比喻很好,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所有人生偉大的目標, 金錢、事業、地位、榮耀、美滿的婚姻、天倫之樂等等, 這些都是“0”, 而健康是“1”, 沒有了這個“1”, 那後面再多的“0”還有什麼意義呢?一旦這個“1”倒下了, 不存在了, 那後面的“0”還會存在嗎?

要想學會養生, 要先從樹立健康至上的觀念開始,

從心裡真正掛上“健康”這根弦。 重視健康, 才會健康, 這點非常重要!

健康怎麼會是源於快樂呢?當然了, 我告訴您:健康從哪裡來, 就是從快樂中來, 有快樂才會有健康。 《黃帝內經》早就說過:要想健康長壽, 首先要做到“恬淡虛無, 寡欲無求”。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 把一切看得淡些, 無所謂些, 不要太多的 , 學會享受寧靜和祥和。 這樣你就不會被煩惱的事情所困撓, 少了煩惱就會多些快樂, 總是快樂的, 那身體自然就是健康的。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 七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喜怒憂思悲恐驚, 這七種情志過盛或是不及, 都會造成不同臟腑的疾病。 比如, 大怒傷肝;過喜傷心;思慮過度傷脾胃, 影響飲食和消化;悲憂傷肺, 消耗肺氣;驚恐傷腎,

重者可致腎氣虛衰。

要想避免這些疾病, 保持心境的虛無寧靜, 防止七情過及是很好的方法, 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調理情志”。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 當某種不良情緒或不良心理因素經常出現時, 可以明顯地影響正常細胞分裂和腺體分泌, 從而導致細胞異常和內分泌紊亂, 引起多種疾病, 其中包括心腦血管疾病, 內分泌疾病, 免疫性疾病, 代謝性疾病, 甚至癌症。

“煩惱生於強求”, 什麼是強求?強求就是無法實現, 硬要去做, 也許您會說: 競爭那麼激烈, 不努力怎麼成?要想做到什麼都無所謂, 把什麼都看得很淡真是不容易, 寡欲無求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說的“虛無和寡欲”並不是讓人們不思進取, 止步不前, 而是希望大家都學會知足常樂,

用順勢自然的態度去看待人生, 對待事物, 調整好心態, 使我們的人生軌跡始終能保持一種比較良好的迴圈狀態。

健康與長壽應該注意培養自己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對不順利, 不如意的事情要看得開, 拿得起, 放得下, 過得去。 不要和自己較勁, 和人生較勁, 更不要和他人較勁,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啊!

中年人更要心胸開闊, 不要總是耿耿於懷, 心存積怨。 積怨愈深, 鬱悶愈重。 鬱悶淤積體內, 對身體的損傷很大, 後患無窮啊。

老年人應該多多學習“大肚彌勒佛祖”, 胸懷寬厚, 笑對人生, 不爭吃, 不爭喝, 只要爭個“順氣丸”。 子孫能環繞膝下的, 可盡享天倫之樂;不能服侍身邊的, 也要看開, 順其自然。

心情清爽, 百病全消,

血壓平穩, 不頭昏, 睡得香;心情糟, 血壓升, 多噩夢, 心裡慌, 胸中悶, 說不定這心血管就堵了, 腦血管就破了。

總之, 要學會豁達, 高興不高興, 全在您的決定, 由不得別人左右, 這樣才能保持平穩的心態, 才能做到健康長壽。 不管年輕人也好, 中年人也好, 老年人也好, 要順勢借力, 自尋快樂, 保持平穩心態, 享受寧靜, 心順才有快樂, 快樂才能健康。

各位小主不要走, 來個評論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