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麻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Chì Má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懸鈴木葉苧麻的根或嫩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ehmeria tricuspis (Hance)Makino[B.platyphylla D.Donvar.tricuspis Maxim.;B.pla-tanifolia Franch.et Sav.]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根, 夏、秋季采葉,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40-90cm。 莖直立, 數莖叢生, 不分枝, 有4鈍棱, 通常帶紅色, 上部疏生短伏毛。 葉對生;葉柄長1-8cm;葉片草質, 卵形或寬卵形, 長3.5-13cm, 寬3-12cm, 先端有3或5驟尖或3淺裂, 有時在上部葉長漸尖, 基部寬楔形, 邊緣生粗牙齒, 上面疏生短毛, 下面近無毛;基生脈3條。 雌雄同株或異株;花序穗狀, 腋生, 細長;雄花序在同株時生在較下部的葉腋, 雄花被片4-5, 淡黃白色, 雄蕊4-5;雌花序在同株時生上部中葉腋, 雌花小, 花被管狀, 淡紅色, 花柱線形, 長達2mm, 宿存。 瘦果倒卵形, 長約lmm, 上部有細柔毛。 花期6-8月, 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或溝邊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于遼寧、河北、陝西、甘肅、山東、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化學成份】根含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
【性味】澀;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清熱解毒。 主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損傷;無名腫毒;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 外用:適量, 搗敷;或研末調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