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妊娠合併哮喘,竟是它們導致的

引發妊娠合併哮喘的主要原因和患者常見的環境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另外還和患者的體質有關。 專家介紹輕度哮喘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並不大, 重度的話就會引發胎兒畸形或早產。

一、發病原因

哮喘的病因複雜, 一般以環境和患者的體質為主。

1.環境因素

包括特異性變應原或食物、感染直接損害呼吸道上皮, 致呼吸道反應性增高。 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類藥物等、大氣污染、煙塵、運動、冷空氣刺激、精神刺激及社會、家庭、心理等因素均可誘發哮喘。

2. 患者的體質

患者的體質包括“遺傳素質”、免疫狀態、精神心理狀態、內分泌和健康狀況等主觀條件, 是患者易感哮喘的重要因素。 目前認為哮喘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 其遺傳度在70%~80%。 目前對哮喘的相關基因尚未完全明確, 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哮喘特異基因、IgE調節基因和特異性免疫反應基因。

3.妊娠引起肺部疾病

妊娠後隨著超母兒的的生理需要, 母體的呼吸中樞興奮性增高, 呼吸幅度增大。 若本來呼吸道疾病的, 可能會加重。

二、發病機制

哮喘的發病機制不完全清楚。 多數人認為, 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氣道反應性增高、氣道慢性炎症及變態反應等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參與哮喘的發病過程。

1.神經機制

神經因素也認為是哮喘發病的重要環節。 支氣管受複雜的植物神經支配。 除膽鹼能神經、腎上腺素能神經外, 還有非腎上腺素能非膽鹼能(NANC)神經系統。 支氣管哮喘與β-腎上腺素能受體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經張力亢進有關, 並可能存在有α-腎上腺素能神經的反應性增加。 NANC能釋放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神經介質, 如血管腸激肽(VIP)、一氧化氮(NO), 以及收縮支氣管平滑肌的介質, 如P物質, 神經激肽等。 兩者平衡失調, 則可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2.輕症哮喘發作對母兒影響不大。

急性重症哮喘可併發機體衰竭、進行性低血氧症、呼吸性酸中毒、肺不張、氣胸、縱隔氣腫、奇脈(pulsus paradoxus)、心力衰竭及藥物過敏,

妊高征發病率高, 從而使孕產婦病死率增高。 對胎兒的影響則主要為低血氧及因子宮血流減少使胎兒體重低下, 嚴重者胎死宮內。 缺氧誘發子宮收縮, 故早產率高。 此外, 用藥可引起胎兒畸形, 故圍生兒死亡率和發病率皆高。

3.氣道炎症

氣道慢性炎症被認為是哮喘的基本的病理改變和反復發作的主要病理生理機制。

⑴以肥大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為主的多種炎症細胞在氣道的浸潤和聚集。 這些細胞相互作用可以分泌出數十種炎症介質和細胞因數。 這些介質、細胞因數與炎症細胞互相作用構成複雜的網路, 相互作用和影響, 使氣道炎症持續存在。

⑵當機體遇到誘發因素時, 這些炎症細胞能夠釋放多種炎症介質和細胞因數, 引起氣道平滑肌收縮, 粘液分泌增加, 血漿滲出和粘膜水腫。 已知多種細胞, 包括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上皮細胞、巨噬細胞和內皮細胞都可產生炎症介質。 主要的介質有:組胺、前列腺素(PG)、白三烯(LT)、血小板活化因數(PAF)、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數(ECF-A)、嗜中性粒細胞趨化因數(NCF-A)、主要堿基蛋白(MBP)、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內皮素-1(ET-1)、粘附因數(Adhesion Molecules,

AMs)等。

4.妊娠期血漿中腎

上腺皮質激素濃度增高, 組胺酶活性增強, 使免疫機制受到抑制, 並可減輕炎症反應。 孕激素增多使支氣管張力減小, 氣道阻力減輕。 血漿環磷腺苷(cAMP)濃度增高亦可抑制免疫反應並使支氣管平滑肌鬆弛。 孕晚期前列腺素E(PGE)濃度升高亦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 以上皆有利於減少和緩解哮喘發作。 同時, 胎兒抗原、過度通氣以及子宮增大的機械作用等則皆為引發哮喘的不利因素。

5.缺氧是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的結果,

在哮喘初發時期, PaCO2尚正常或稍升高, 但肺動脈高壓出現後則PaCO2可增至5.33kPa(40mmHg)或以上, 這是孕婦疲勞的表現,提示需要及早給予機械通氣才能使機體保持正常的氧供。同時,哮喘發作時孕婦PaO2下降,當PaO2降至8.00kPa(60mmHg)或以下時,則可出現胎兒血氧飽和度下降,胎兒宮內出現缺氧。

6.哮喘發作時的一個最重要的病理生理變化為氣體只能吸入而不能呼出(air-trapping),

這使得正常肺泡過度膨脹,肺泡壁毛細血管受壓,使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繼而引機體缺氧,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肺內功能性殘氣量增多,使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運動,若病情不能好轉,最終將引起呼吸肌疲勞,則機體表現為高碳酸血症,若病情進一步加重,則肺血管阻力增加出現肺動脈高壓,導致右向左分流。

7.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分泌黏液和小支氣管黏膜水腫。

引起以上變化的物質包括組胺、變態反應的緩慢作用物質、嗜酸粒細胞趨化因數和血小板啟動因數等。這些物質可能是對致敏原、病毒感染或緊張運動的反應而產生的。它們引起炎症反應並使呼吸發生困難,同時導致支氣管肌肉肥大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因此,目前治療支氣管哮喘,在擴張支氣管的同時,十分強調減輕炎症反應。

這是孕婦疲勞的表現,提示需要及早給予機械通氣才能使機體保持正常的氧供。同時,哮喘發作時孕婦PaO2下降,當PaO2降至8.00kPa(60mmHg)或以下時,則可出現胎兒血氧飽和度下降,胎兒宮內出現缺氧。

6.哮喘發作時的一個最重要的病理生理變化為氣體只能吸入而不能呼出(air-trapping),

這使得正常肺泡過度膨脹,肺泡壁毛細血管受壓,使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繼而引機體缺氧,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肺內功能性殘氣量增多,使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運動,若病情不能好轉,最終將引起呼吸肌疲勞,則機體表現為高碳酸血症,若病情進一步加重,則肺血管阻力增加出現肺動脈高壓,導致右向左分流。

7.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分泌黏液和小支氣管黏膜水腫。

引起以上變化的物質包括組胺、變態反應的緩慢作用物質、嗜酸粒細胞趨化因數和血小板啟動因數等。這些物質可能是對致敏原、病毒感染或緊張運動的反應而產生的。它們引起炎症反應並使呼吸發生困難,同時導致支氣管肌肉肥大而加重呼吸道阻塞。因此,目前治療支氣管哮喘,在擴張支氣管的同時,十分強調減輕炎症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