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說說預防“痛風”那些事

近日, 無錫市民老張右腳大拇指經常紅腫疼痛, 剛開始他以為是走路受累引起的, 可休息一段時間後病情不但沒有緩解, 反而發作越來越頻繁, 疼痛更加劇烈, 有時夜裡睡不著覺, 去醫院檢查才得知自己患上了痛風……

“痛風”是怎麼發生的

痛風全稱“痛風性關節炎”, 通常在夜間發作, 以關節的紅腫熱痛為主要特徵, 常易發生在肢體遠端的關節處, 如足趾關節、踝關節、手指關節等, 有時伴隨全身不適、畏寒發熱的症狀。

“痛風是由於人體尿酸產生過多或尿酸排泄不良, 導致血中尿酸升高, 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

從而引起反復發作性的炎症。 ”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孫建主任解釋說, 痛風不僅僅是關節炎症, 它更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

痛風的發病機制中, 遺傳因素起重要作用, 有痛風家族史的人群要尤其注意。 其次, 後天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性等因素也有影響。 一般說來, 嗜食酒肉、體力活動過少的人也是痛風的高發人群。

痛風不僅會造成關節疼痛、畸形、功能障礙, 還會累及內臟各系統, 例如可以引起腎臟病變——輕者腎結石, 重者可有腎功能不全甚至腎衰竭。 痛風與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發病也密切相關。 因此對痛風的治療不僅僅是消除疼痛, 更是對受累的多系統長期的治療,

對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併發症, 延長壽命有很大意義。 所以在疼痛緩解後, 患者仍需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後續降尿酸治療。

痛風有哪些症狀

痛風好發於40-50歲, 但目前年輕人發病也漸多, 男女發病比例為20:1。 由於女性痛風患者比較少見, 孫建提醒, 女性如果出現關節疼痛, 痛風一般不作為首要考慮疾病, 除非是絕經後的女性;男性如果出現突發性的關節腫脹、發熱、疼痛等, 特別是之前有飲酒、食用海鮮、勞累、活動過度等情況的存在, 第一時間要考慮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一般夜裡發作, 24小時之內疼痛達到高峰, 超過這個時間段, 疼痛自行緩解, 之後仍會反復發作。 急性發作的誘因包括高嘌呤飲食、飲酒、受寒、勞累、情緒波動、高脂飲食、外傷及感染等。

很多患者在痛風第一次發作時, 去醫院就診往往會選擇非風濕病科的其他科室, 故臨床上被誤診為“丹毒”和“化膿性關節炎”以及其他疾病的情況時有發生。 事實上, 診治痛風的對症科室為風濕免疫科, 專科專治才會使疾病更快更好痊癒。

痛風找上門怎麼辦

“有人在痛風發作的時候習慣用膏藥貼敷, 這種做法不可取。 ”孫建說, 一方面傷濕止痛膏之類的膏藥多為溫燥之品, 對軟組織或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可加重局部充血;另一方面, 局部炎症處應用傷濕止痛膏, 則有可能導致貼敷處皮膚破潰糜爛, 加重病情。

在急性痛風發作時, 既不能對局部關節處進行熱敷, 也不能進行局部按摩、理療等。

一旦確診是痛風, 病人可抬高患病關節, 減少關節活動, 必要時臥床休息。 多飲水、戒酒、少吃高嘌呤食物, 少吃含糖豐富的飲料和甜品, 豆類、菌類、花生也要嚴格控制。

最關鍵而有效的手段應當是藥物治療。 痛風急性期可以進行一般性處理, 用秋水仙堿或非甾體抗炎藥。 在疼痛控制後的一段時間再應用降尿酸藥物。

尿酸升高的原因, 分為“生成過多”和“排泄減少”兩種, 關於降尿酸藥物的選擇, 患者需要及時就醫, 瞭解清楚自身尿酸高到底是由於“產得多”還是“排得少”,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症藥物。 不論處於痛風的哪一個時期, 患者都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風濕免疫科規範治療, 切不能自行盲目處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由於痛風是血尿酸增高到一定程度後發生的併發症, 因此即使關節疼痛好轉, 也並不表示痛風已經治癒, 病人還應積極治療, 把血尿酸控制在適當水準, 以避免痛風再次急性發作。

高嘌呤食物會誘發痛風, 常見食物按嘌呤含量由高到低可以分為以下這些, 在選擇食物的時候要有所甄別:

1類:嘌呤含量在150~1000mg/100g, 包括肝、腦、腎、肚、胰臟、白帶魚、牡蠣、蛤蜊、沙丁魚、鳳尾魚、魚子、肉湯、濃肉汁、濃雞湯、火鍋湯、酵母粉、香菇。

2類: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 包括扁豆、幹豆類、鯉魚、大比目魚、鱸魚、鰻魚、鱔魚、貝殼類水產、熏火腿、豬肉、牛肉、牛舌、野雞、鴿子、鴨、鵝、鵪鶉、綿羊肉、兔、鹿肉、火雞、淡肉湯、雞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