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暑的體質怎麼調理
三伏天, 可以說是氣溫最高的時候。 在這個時節, 很多的人都會出現中暑的情況。 一般來說, 我們其實是可以準備一些藥物來度過伏天的。 但是有些人因為非常容易中暑, 導致夏天異常難捱。 其實, 如果我們很容易中暑的話, 有可能是易中暑的體質。 對於這種體質, 我們是可以調理的。
原因:正氣不足導致外邪侵襲
“在高溫或者高濕的環境中, 體內熱量不能順利發散, 或體內水和鹽大量喪失, 就會出現疲倦內傷、濕度蘊結的現象, 使得體內升降失常, 清氣不升, 濁氣上填, 蒙蔽清竅。 ” 王文通介紹, “痧症”、“中暑”是常見病。 輕者會感到胸悶, 嘔惡頭痛無力;重者, 口渴口幹, 或大汗淋漓, 或汗不發, 閉汗、神志不清等。
中醫認為, 感受暑熱病邪是引起中暑的外因, 而正氣不足則是導致外邪侵襲而發病的內因。 所以究其內在原因, 中暑發痧還是由於氣力接不上, 脾胃虛弱。
預防:一人一方調理需提前
多數易中暑體質者一中暑就扭痧, 事實上這種習慣並不可取,
正所謂春補夏養, 預防中暑、防止發痧的最佳時機為春季到初夏, 總體原則是:疏肝理氣, 補氣益血;養肝為主, 補氣為輔。
需要注意的是, 預防中暑並非千篇一律, 每個人體質不同, 比如脾虛、肺虛、腎虛或肺腎兼虛, 都可能引發中暑的不同症狀。 中暑者頸部酸脹、咳嗽, 扭痧後有所緩解, 可能是肺虛;吃飽還感到饑餓, 一旦扭痧緩解後又會感到吃得太飽, 可能是脾虛;伴有嗜睡、噁心、頭痛症狀, 可能脾虛、肺虛、腎虛兼而有之。 所以防暑湯劑應“一人一方”, 結合個體實際情況, 把人體虛弱的那部分“補”起來。 服藥後最好不要扭痧, 以糾正器官的調節功能。
提示:良好習慣可提高免疫力
條理體質的同時, 易中暑體質人群也要適當調整生活習慣。
飲食要清淡、“三低”, 即:低脂、低鹽、低糖;加強運動鍛煉, 提高人體免疫力;調節精神狀態, 保證充足睡眠;多吃水果蔬菜, 戒煙控酒。 在衣物方面, 最好穿淡色的衣服,
如果是輕微有暑意, 王文通建議市民可以將荷葉切碎泡茶, 代茶飲, 有助於消暑寬胸、生津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