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鹿梨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Lù Lí

【別名】檖(《詩經》), 赤羅(《毛詩傳》), 羅(《爾雅》), 山梨、楊檖、鼠梨、赤蘿(陸璣《詩疏》), 樹梨(《綱目》), 酸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 野梨(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豆梨的果實。

【原形態】落葉喬木或灌木, 高可達9米。 樹皮灰黑色;小枝光滑;冬芽有細毛。 單葉互生, 或於短枝上簇生, 闊卵形或卵形, 長4~8釐米, 寬3.3~5.5釐米, 先端短銳尖, 基部圓形至闊楔形, 邊緣有細而圓鈍的鋸齒, 兩面無毛;葉柄長2~4釐米。 傘房花序呈總狀, 有花6~12朵, 花徑2~2.5釐米;花梗長1.5~3釐米;萼片5, 披針形, 稍短於萼筒), 外面無毛, 內面有稀毛;花瓣5, 卵圓形, 白色有短爪;雄蕊20;花柱2,

稀為3。 梨果球形, 徑約1~2釐米, 黑褐色, 有斑點, 萼裂片脫落;果柄細長。 種子黑褐色。 花期4月。 果期9月。

【生境分佈】生於溪旁、路邊及雜木林中, 分佈廣東、江西、浙扛、江蘇、山東、河南、陝西、甘肅等地。

【化學成份】含水分75~80%, 糖約15~20%。

【性味】《綱目》:酸澀, 寒, 無毒。

【功能主治】《本草圖經》:煨食治痢。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