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藥湯頭玉屏風散
問題 【耳鼻喉科】 【歸檔】 15年10月23日

中藥湯頭玉屏風散

問題描述 您好!我想諮詢一下中藥湯頭玉屏風散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啊?今天和同事聊天,突然講到了這個問題,我們不是很明白,所以想瞭解一下?希望能得到正規的解答。非常感謝大家的回復!!!
網友回答
2015年10月23日 14:59

玉屏風散,中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虛自汗證,汗出惡風,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臨床常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屬表虛不固而外感風邪者,以及腎小球腎炎易於傷風感冒而致病情反復者。用法 每服9克,用水一盞半,加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後熱服。現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棗煎湯送服;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2015年10月23日 14:59

配伍特點 黃芪配白術,汗不外泄,外邪易難內侵;本方以補氣固表藥為主,配合小量祛風解表之品,使補中寓散。運用 本方用於表虛自汗證,臨床應用以自汗惡風,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為辨證要點。① 《醫方考》:“衛氣一虧,則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滲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術、黃芪所以益氣,然甘者性緩,不能速達於表,故佐之以防風。東垣有言,黃芪得防風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是自汗也,與傷風自汗不同,傷風自汗責之邪氣實;雜證自汗責之正氣虛,虛實不同,攻補亦異。”[1] ② 《古今名醫方論》:“防風遍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面七竅,內除骨節疼痹、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然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惟黃芪能補三焦而實衛,為玄府禦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頭目風熱、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髒風,是補劑中之風藥也。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耳。白術健脾胃,溫分肉,培土即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有所衛,得白術以固裡,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當倚如屏,珍如玉也。”③ 《古方選注》:“黃芪畏防風,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氣皆柔,皆主乎表,故雖畏而仍可相使。不過黃芪性鈍,防風性利,鈍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隨防風以周衛於身而固護表氣,故曰玉屏風。”④ 《成方便讀》:“大凡表虛不能衛外者,皆當先建立中氣,故以白術之補脾建中者為君,以脾旺則四髒之氣皆得受蔭,表自固而邪不幹;而複以黃芪固表益衛,得防風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則黃芪自不慮其固邪,防風亦不慮其散表,此散中寓補,補內兼疏,顧名思義之妙,實後學所不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