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骨刺好嗎
問題 【骨科】 【歸檔】 16年03月27日

骨刺好嗎

問題描述 我的母親雙腿痛有好多年了最近痛的不能動關節易變形,照相是骨質增生,滑膜炎有積水.吃過止痛藥,現在想瞭解一下骨刺
網友回答
2016年03月27日 19:26

病情分析: 關節痛是最常見的骨骼肌肉系統症狀,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是關節炎的表現之一。因此,首次出現關節痛時最好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後,再選擇治療藥物。 指導意見: 在藥店,治療關節痛的非處方藥有以下幾種: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和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積極治療才有治癒的可能。

2016年03月27日 19:26

骨刺,學術名詞為骨疣 ( Bone Spur ),不是一個醫學上確當的名詞,因為它既非完全由骨構成,也不尖銳如刺。醫學上的正確名稱應該是骨疣。骨刺是關節因種種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破壞,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一般長骨刺就表示此人的脊椎進入老化階段。然而, 骨刺並非老人家的專利,由於工作型態改變,許多人必須久坐、久站,若是加上姿勢不正確,很容易年紀輕輕就使脊椎提早發生退化現象,而誘發骨刺的發生。最常見於膝、髖、腰椎、頸椎、肘等關節。[1]

2016年03月27日 19:26

骨刺即骨質增生的俗稱,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關於本症的命名,國內外尚未統一。多發生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 常用腰部活動的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易患此病。

2016年03月27日 19:26

骨疣是脊椎退化過程中所伴隨的一種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脊椎構造也會跟著退化,當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因長期承受壓力、拉力、損傷,造成脊椎與 脊椎間的軟骨漸漸失去水分與彈性,致使骨骼出現退化性改變,這種骨骼退化性改變就會導致骨質增生,而形成骨疣。另外,反復活動或不適當的運動,也常會使關 節部位的骨骼及軟組織過度磨損,而長出骨刺。中醫解析骨刺 骨刺症屬中醫的"痹證"範疇,亦稱"骨痹"。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1、病理學,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幹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2、組織學,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向裂開、結晶沉積,同時存在著軟骨修復、骨贅增生;晚期出現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灶性骨壞死。3、生物力學,關節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切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軟骨水分增加,過度腫脹,軟骨下骨硬化。4、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異常改變。5、營養學,骨刺的根本原因是缺鈣。是應力反應的結果。

2016年03月27日 19:26

臨床症狀 編輯基本症狀骨疣不見得一定會產生症狀,要看是否有壓迫到神經根或是脊椎,如果沒有的話就不會有什麼讓人不適的症狀產生。相反的,如果骨刺剛好壓迫到附近的神經根或是壓迫到脊椎,就可能會有身體僵硬不能靈活彎身、疼痛、紅腫、麻痹、關節變形、肌肉無力等症狀。人體脊椎在長時間反復使用下很容易發生退化情形,由於年紀的關係,中老年人較一般年輕人容易長骨刺。不過,隨著生活工作型態改變,像一些必須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或是姿勢不正確及反復使用某個關節的工作族群,如家庭主婦、老師、金融工作者、電腦族、工廠作業員等等,都可能因為過度使用及使用不 當,造成關節部位的骨骼與軟組織過度磨損。因此,骨刺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可能發生。人體的關節活動久了也容易發生病變。骨疣一般好發於活動較頻繁的關節,由於這些關節長時間反復使用,因此很容易發生磨損與退化的現象。而身體容易誘發骨刺生長的地方包括頸椎、腰椎、膝關節、腳跟,另外,手指跟手肘也是骨刺容易發生的部位。[2]骨疣會引起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症、退化性膝關節炎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會導致患者生活上的不適,甚至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輕微的併發症狀,可以休息或是遵循複健師的建議,做一些物理治療來緩解症狀。不過,當併發症嚴重時,就需要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常見症狀骨刺多發于中年以上。一般認為由於中年以後體質虛弱及退行性變;長期站立或行走及長時間的持於某種姿勢,由於肌肉的牽拉或撕脫、出血,血腫機化,形成刺狀或唇樣的骨質增生;骨刺對軟組織產生機械性的刺激和外傷後軟組織損傷、出血、腫脹而致。1、頸椎骨刺的症狀骨刺臨床表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3]2、腰椎骨刺的症狀 臨床表現: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3、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症狀 臨床表現:初期,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後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後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走,合併風濕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4、足跟骨刺的症狀臨床表現:其症狀是足根壓痛,腳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輕,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時輕時重,走路時腳跟不敢用,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症狀減輕, 跟骨部位長骨刺, 多見於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