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igm測定
是以免疫學反應為基礎,將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與酶對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合起來的一種敏感性很高的試驗技術,由於抗原,抗體的反應在一種固相載體——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進行,每加入一種試劑孵育後,可通過洗滌除去多餘的游離反應物,從而保證試驗結果的特異性與穩定性。
IgM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總量的5%-10%,血清濃度約1mg/ml。單體IgM以膜結合型(mIgM)表達於細胞表面,構成B細胞抗原受體(BCR)。分泌型IgM為五聚體,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係數為19S,稱為巨球蛋白,一般不能通過血管壁,主要存在於血液中。五聚體IgM含10個Fab段,有很強的抗原結合能力;含5個Fc段,比IgG更易啟動補體。天然的血型抗體為IGM,血型不符的輸血 可致嚴重溶血反應。IGM是個體發育過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體,在胚胎發育晚期的胎兒即能產生IgM,故臍帶血IgM升高提示胎兒有宮內感染(如風疹病毒或巨細胞病毒等感染)。IgM也是初次體液免疫應答中最早出現的抗體,是機體抗感染的“先頭部隊”;血清中檢出IgM 提示新近發生感染,可用於感染的早期診斷。膜表面IgM是B細胞抗原受體的主要成分。只表達mIgM是未成熟B細胞的標誌。
1)升高:巨球蛋白血症,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 ,急 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膽汁性肝硬化,隱匿性肝硬化, 惡性腫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梅毒,黑熱病,錐蟲病,傷寒,弓形體病,乙型腦炎,單核細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等,臍帶血IgM升高:革蘭陰性桿菌感染,梅毒,風疹,巨細胞病毒感染,單純皰疹,弓形體等宮內感染等,
2)降低:原發性無丙種球蛋白血症,非IgA和IgG型多發性骨髓瘤,霍奇金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蛋白喪失性胃腸病等。
臨床上,IgM常用ELISA測定,ELISA是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簡稱,它是繼免疫螢光和放射免疫技術之後發展起來的一種免疫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