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手術
問題 【精神心理科】 【歸檔】 14年08月10日

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手術

問題描述 去年5月縣醫院體檢心電圖結論心房纖顫,心臟彩超提示左室壁節間斷性運動異常,左室舒張功能降低。去年7月西南醫院心電圖結論心房纖顫,心臟彩超提示二尖瓣輕度緩流,三尖瓣中度緩流,肺動脈瓣輕度緩流。今年1月24小時動態心電圖為頻發早搏(室性房性)。心肌酶偏高。今年4月心電圖結論心房顫動。主要症狀:胸前區痛(上下移動),呼吸時感短促,早醒,脈搏常常不齊,早搏。服用的藥物主要有:胺碘酮,養心氏,阿司匹林,穩心顆粒。最近還服倍他洛克,辛代他汀,纈沙坦,比索洛爾,門冬氨酸鉀鎂等。但房顫和早搏仍時有發生。今年1月在縣裡醫院住院治療,輸液有果糖二磷酸鈉,環磷腺苷,胸腺五肽,參脈飲,丹紅液等。請教專家及各位朋友:目前我該如何藥物治療?可否射頻消融?射頻消融能否將房顫和早搏同時根治?
網友回答
2014年08月10日 22:49

首先你必須明確,心房纖顫射頻消融手術成功率目前大約60--80%。手術失敗完全是可能的!其二,射頻消融治療心房纖顫還有個:延遲治癒問題,即術後早期復發和延遲癒合:部分房顫患者消融術後1個月內復發,甚至出現發作頻繁的“房顫風暴”現象,而在長期隨訪過程中房顫逐漸消失,其發生原因可能是肺靜脈與心房間電傳導恢復、自主神經受刺激或炎症因數作用等。通常把射頻消融後兩周至一月內房顫發作稱謂早期復發。把術後有早期復發,而後不再發作的稱為延期治癒。David等報導肺靜脈電隔離術後20%的患者出現延遲治癒。所以,很多電生理中心對房顫消融術後患者常規給予1-3個月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而一般對於6個月後仍存在的復發才考慮再次消融。

2014年08月10日 22:49

儘管藥物較為普遍的應用,但是許多患者治療效果並不滿意。還有一些患者雖然藥物治療有效但不能耐受藥物的副作用。唯一能夠既避免外科手術,又能夠治癒房顫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射頻消融的導管是一種細長的導管,可以通過人的外周靜脈進入心臟。通過消除引起房顫的心臟內異常電活動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這項治療需要專業的電生理醫師在心臟導管室進行,患者平臥于X-光手術床上,皮膚粘貼上心電記錄電極,醫生通過穿刺靜脈插入導管直至心臟。穿刺靜脈的選擇通常為股靜脈,肩部或者頸部靜脈。在X光的指導下,電極通過靜脈送到右心房,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間的房間隔上,醫生會選擇一個相對薄弱的位置進行穿刺,這樣導管可以直接從右心房進入左心房進行操作。而房間隔穿刺孔在術後可以自然癒合封閉。導管的尖端可以操縱定位,貼靠于心肌組織時可以記錄局部心臟電活動,還可以進行心臟內的電刺激。其中一種電極尖端可以加熱,進而用於消融掉導致房顫發作的異常心肌組織。這種消融僅僅對極少一部分心肌組織產生凝固作用,其產生的範圍很小,儘管消融時產生的症狀極少,但是有些敏感的病人可能仍會覺得不適,這些不適的症狀通常術中可以通過藥物來消除,無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