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鼻出血及頸動脈供血不足
問題 【五官科】 【歸檔】 08年06月03日

鼻出血及頸動脈供血不足

問題描述 我經常性鼻子內有血塊,流鼻血,同時吐痰時也會有血塊或血絲會得了什麼病?今年30另有左頸動脈供血不,足,頭暈、噁心,吃了眩暈寧4天,好了,可停藥後,頭還是有點暈血壓都正常,需要再如何治療啊謝謝
網友回答
2008年06月04日 09:03

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病因 1.頸椎骨質病變 頸椎骨質增生、骨質疏鬆、關節強直、椎間盤突出、頸椎脫位、頸椎結核及外傷等,壓迫椎動脈使管腔狹窄。頸椎骨質病變還可刺激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引起椎動脈反射性收縮,使血管痙攣、變細、血流量減少。 2 椎動脈粥樣硬化 為常見病因之一,動脈內粥樣硬化病變多阻塞血管腔,引起血流量減少,一側椎動脈阻塞另一側椎動脈通暢時,尚可維持足夠的血液迴圈,可不發生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如雙側椎動脈發生阻塞,則可出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症狀。 3.解剖異常 雙側椎動脈粗細不一,或一側椎動脈缺如者,較易發生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4.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 因動脈硬化或狹窄等原因引起左鎖骨下動脈或頸動脈的近心端部分或完全阻塞,腦部的血液通過通暢的椎動脈逆流入病側的鎖骨下動脈遠端,以供給該側上肢的血液。從而引起大腦及小腦的供血不足。尤其是同側上肢活動時,頭暈或眩暈、黑蒙等腦供血不足的症狀更為明顯。 臨床表現 1.前庭系統症狀 眩暈為常見症狀,多為旋轉性眩暈,眩暈發作常於2~5min內達高峰,維持2~15min,常伴有共濟失調,但多無耳鳴及聽力下降。 2.視覺症狀 因腦幹及大腦缺血可引起視力模糊、複視、單眼及雙眼同側視野缺損,可出現黑蒙,甚至失明。 3.大腦症狀 頭痛為常發症狀,為跳痛,有時呈炸裂痛,多位於枕部,彎腰或憋氣時加重,常伴有神智遲鈍,昏厥或跌倒,構語障礙,言語·含糊不清,記憶力減退等。 4.錐體束症狀 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覺異常等。 治療 1.病因治療,針對不同的病因,採用不同的治療措施。動脈粥樣硬化可採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如阿司匹林腸溶劑),血管擴容劑(右旋糖酐),腦血管擴張劑及白蛋白光量子療法等。頸椎骨質增生者可行頸椎牽引。 2.手術治療 可行血管介人治療,椎動脈再造術或成形術,以改善其血流。

2008年06月03日 15:36

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狀。又稱鼻衄。其病因可歸納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局部原因:①鼻部受到外傷撞擊或挖鼻過深或挖鼻過重。②鼻中隔彎曲或有脊、距狀突,因局部粘膜菲薄,受空氣刺激後易於出血。③患急性鼻炎、萎縮性鼻炎者易出血。④少數病例是由鼻腔、鼻竇或鼻咽部腫瘤引起出血,如血管瘤、惡性腫瘤等。全身原因:①動脈壓過高,如高血壓、動脈硬化。②靜脈壓升高,如二尖瓣狹窄、肺水腫等。③患急性發熱性傳染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④血液疾患,如白血病、血友病、各種紫癜等。⑤肝、脾疾患及風濕病。⑥磷、砷、苯等中毒可破壞造血系統功能引起出血。⑦代償性月經。鼻出血多數發生於鼻中隔前下部位,該處有擴張的血管形成血管叢,稱為鼻中隔易出血區,少數病例出血部位在鼻腔後方或其他部位。鼻出血大多數為一側性,出血量可以很少,亦可為動脈性大量出血,甚至發生休克。鼻中隔前方的少量出血可作鼻部冷敷或鼻內充填消毒棉球或浸有 1%麻黃素的棉球止血, 亦可用各種止血海綿、凝血質、凝血酶等。出血量較多者應由醫生檢查,尋找出血部位。常用的止血法有藥物燒灼法、冷凍止血法及用凡士林紗條作前鼻充填或後鼻充填法。極少量嚴重出血需結紮或栓塞有關血管止血。除以上局部處置外,全身使用止血藥治療,必要時輸血輸液,並尋找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