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乙醯膽鹼什麼物質
問題 【內科】 【歸檔】 15年10月20日

乙醯膽鹼什麼物質

問題描述 乙醯膽鹼什麼物質啊?乙醯膽鹼的研究意義是什麼,最初是哪位科學家提出來的?
網友回答
2015年10月20日 23:41

乙醯膽鹼什麼物質乙醯膽鹼,分子式CH3COOCH2CH2N+(CH3)3,是一種神經遞質,能特異性地作用於各類膽鹼受體,但其作用廣泛,選擇性不高。在組織內迅速被膽鹼酯酶破壞,其作用廣泛,選擇性不高。臨床不作為藥用,一般只做實驗用藥。在神經細胞中,乙醯膽鹼是由膽鹼和乙醯輔酶A在膽鹼乙醯移位酶(膽鹼乙醯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主流研究認為體內該物質含量與阿爾茲海默病(老年癡呆症)的症狀改善顯著相關。

2015年10月20日 23:41

乙醯膽鹼什麼物質定義在神經細胞中,乙醯膽鹼是由膽鹼和乙醯輔酶A在膽鹼乙醯移位酶(膽鹼乙醯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由於該酶存在於胞漿中,因此乙醯膽鹼在胞漿中合成,合成後由小泡攝取並貯存起來。進入突觸間隙的乙醯膽鹼作用於突觸後膜發揮生理作用後(乙醯膽鹼可引起受體膜產生動作電位),就被膽鹼酯酶水解成膽鹼和乙酸,這樣乙醯膽鹼就被破壞而推動了作用(迅速分解是為了避免受體細胞膜持續去極化而造成的傳導阻滯),這一過程稱為失活。去甲腎上腺素進入突觸間隙並發揮生理作用後,一部分被血液迴圈帶走,再在肝中被破壞失活;另一部分在效應細胞內由兒茶酚胺內由兒茶酚胺氧位甲基移位酶和單胺氧化酶的作用而被破壞失活;但大部分是由突觸前膜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回收到突觸前膜處的軸漿內並重新加以利用。引起乙醯膽鹼量子性釋放的關鍵因素是神經末梢去極化引起的ca2+內流。

2015年10月20日 23:41

乙醯膽鹼什麼物質1914年,Ewins在麥角菌中發現了乙醯膽鹼,這是首次在非神經細胞中發現乙醯膽鹼的報導。隨後,人們陸續在多種細菌、真菌、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中發現了乙醯膽鹼及其相關的酶和受體。隨著膽鹼能系統在植物中的發現和研究的深入,人們似乎有望在分子水準發現動植物間的又一相似性,因而植物學家抱著極大的熱情投入了這方面的研究。但是由於當時研究手段的限制、對動植物之間的差別認識不足,以及某些研究在其它的實驗室難以重複的緣故,使得植物乙醯膽鹼的研究多處於零星的、非系統的狀態,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遠遠無法與動物相比。到目前為止,尚未對其在植物中的作用機理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近年來,我們和國外其它幾家實驗室重新開展了乙醯膽鹼在植物體內的生理作用和作用機理的研究,為揭示植物乙醯膽鹼的作用機理提供了新的線索

2015年10月20日 23:41

植物生理過程對代謝、生長和發育的調控折疊種子萌發乙醯膽鹼和乙醯膽鹼酯酶可能參與調控某些植物的種子萌發和幼苗早期生長,乙醯膽鹼影響這些生理過程的機理可能涉及調控儲藏物從下胚軸向植物快速生長部位的調運。乙醯膽鹼對需光種子萌發的影響的研究有許多矛盾的報導。Tretyn等在研究乙醯膽鹼及其類似物、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對不同光週期植物種子萌發的影響中發現,無論在光下還是在黑暗中這些化合物對光不敏感植物的種子萌發都沒有影響。但在光下可以促進需光種子萌發,而在暗中則沒有作用。對於不需光種子,乙醯膽鹼抑制其在光下的萌發,乙醯膽鹼類似物膽鹼對上述過程則無影響。由於乙醯膽鹼及乙醯膽鹼酯酶在種子中廣泛存在,因而有理由推測乙醯膽鹼參與調控種子的萌發, 調控的機理可能涉及光對種子中乙醯膽鹼酯酶活性的抑制。折疊生長乙醯膽鹼對於生長的影響因實驗條件的不同,植物種類或同一植物不同組織而異。乙醯膽鹼可以模擬紅光的作用抑制大豆側根的發育,還可以引起小麥幼苗生長和幹重的增加。在離體組織中,乙醯膽鹼可以刺激燕麥胚芽鞘和黃瓜下胚軸的伸長以及綠豆下胚軸的生長,刺激蠶豆下胚軸的生長而抑制其上胚軸的生長。總之,乙醯膽鹼對植物生理過程的影響與所利用的組織及實驗條件密切相關,其最大效應在pH酸性區。折疊成花作用乙醯膽鹼可以模擬紅光的作用,抑制遠紅光刺激的過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從而使菠菜能在非誘導條件下開花。乙醯膽鹼可以抑制連續光照條件下(24 h光照/0 h黑暗)長日浮萍G1的成花和刺激非誘導的短日條件下短日浮萍Torr的成花。阿托品可以抑制連續光照下生長的青萍G3成花而管箭毒則無作用,說明乙醯膽鹼對成花的誘導作用可能是通過質膜上的類毒蕈堿型受體介導的。乙醯膽鹼對成花的誘導作用還可能與它調控的膜對離子的通透性有關。光週期誘導的成花作用涉及到葉片膜電勢的改變,乙醯膽鹼還可能通過影響膜電勢而參與成花誘導。

2015年10月20日 23:41

折疊呼吸作用乙醯膽鹼可引起根尖細胞耗氧速率的增加。Jaffe以游離的線粒體為材料得到的結果已證實了這一點。伴隨著氧的消耗,組織中ATP的水準下降10倍,自由磷水準升高14倍。乙醯膽鹼的這種作用可能是其使呼吸的電子傳遞鏈與氧化磷酸化解偶聯所造成。根據這些實驗結果,Jaffe提出了乙醯膽鹼對大豆根尖細胞的作用模式,即當胞間乙醯膽鹼濃度升高時,乙醯膽鹼到達其作用的靶部位,隨後是分泌質子,氧的消耗和ATP水解增加,而這些過程均與膜對陽離子通透性的增加相關連。折疊光合作用乙醯膽鹼可以在不影響電子傳遞的情況下使葉綠體中的ATP合成下降80%以上。另外,濃度低於0.1 mmol的乙醯膽鹼可以刺激非環式光合磷酸化的進行,而濃度大於0.1 mmol時非環式光合磷酸化則受抑制。在這兩種情況下,乙醯膽鹼並不影響NADP+的還原。新斯的明(neostigmine)可以抑制ATP的合成,但不影響電子從水到細胞色素f或NADP+的傳遞。毒蕈堿和阿托品同樣可以抑制NADP+的還原和非環式光合磷酸化。除此以外,乙醯膽鹼還可以影響離體葉綠體對氧的吸收,抑制光刺激的葉綠體膨脹;刺激鈉離子和鉀離子從葉綠體流出。因而,乙醯膽鹼在葉綠體中可能調控葉綠體膜對離子的通透性及電子傳遞和ATP合成間的偶聯。對與膜透性有關的生理過程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