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嬰兒維生素k缺乏症
問題 【血液內科】 【歸檔】 16年06月05日

嬰兒維生素k缺乏症

問題描述 網友性別:女
網友年齡:1歲
詳情描述:
便血,並及時輸血,明天讓做個CT,問有沒有可能出現顱內出血?會留下後遺症嗎?
網友回答
2016年06月05日 00:00

維生素K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在凝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綠葉蔬菜和各種食用油例如大豆、棉籽、菜籽和橄欖油中維生素K的含量高,維生素K缺乏症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嬰兒最為常見,經胎盤向胎兒輸送的維生素K水準低,母乳中維生素K水準低,嬰兒腸道細菌合成的維生素K量少都可以造成嬰兒維生素 K缺乏,並可導致新生兒出血性疾病,維生素K缺乏症的患者如果可以早期識別並予以適當治療,預後良好,維生素K是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數(Ⅱ、Ⅶ、Ⅸ、Ⅹ)、血漿凝血抑制物(蛋白C、蛋白S)谷氨酸殘基γ-羧基化的重要輔酶,維生素K缺乏時,上述凝血因數的合成、啟動受到顯著抑制,引起各種出血表現,維生素K輔助的谷氨酸殘基γ-羧化還發生於骨、牙、腎、皮膚、肝和乳腺等組織的蛋白質分子,在骨骼中即為調節鈣在骨基質中沉積的骨鈣蛋白-骨鈣素(osteo-calcin),並可能參與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1989年美國科學院推薦維生素K每天飲食供給量,正常成年男性每天70~80μg,成年女性每天60~65μg,經研究人類的維生素K需要量每天為0.5~1.0μg/kg,

2016年06月05日 00:00

維生素K1於遠端小腸主動轉運吸收,維生素K2在末端回腸及結腸被動擴散吸收,均需膽汁、胰液參加,並與乳糜微粒結合,由淋巴系統轉運至全身,儲存於肝臟、腎上腺、肺、骨髓、腎等器官,儲存量不多,以葡萄糖醛酸衍生物的形式自尿中排泄,影響腸道吸收因素較多,液體狀石蠟、其他脂溶劑、輕瀉劑可明顯減少維生素K的吸收,長期腹瀉脂肪吸收障礙,或膽管阻塞患者,常致維生素K缺乏;長期抗生素治療抑制腸道合成維生素K的菌群,亦可引起維生素K缺乏,維生素K複合物活性易被紫外線和堿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