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雞蛋錯誤的吃法有哪些

文章導讀

雞蛋錯誤的吃法有哪些,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營養飲食,但是很多人還是對於吃雞蛋有很多的誤區,下面請專家為我們講解。

一、吃未熟雞蛋易引起腹瀉

雞蛋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會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症狀。雞蛋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影響人體對雞蛋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未熟的雞蛋中這兩種物質沒有被分解,因此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雞蛋在形成過程中會帶菌,未熟的雞蛋不能將細菌殺死,容易引起腹瀉。因此雞蛋要經高溫後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緻密,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鬆軟,人體胃腸道才可消化吸收。生雞蛋有特殊的腥味,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二、吃煮老的雞蛋不易吸收

雞蛋煮得時間過長,蛋黃表面會形成灰綠色硫化亞鐵層,很難被人體吸收。蛋白質老化會變硬變韌,影響食欲,也不易吸收。

三、雞蛋與豆漿同食降低營養價值

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或是把雞蛋打在豆漿裡煮,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其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四、雞蛋與糖同煮導致血液凝固

雞蛋與糖同煮會因高溫作用生成一種叫糖基賴氨酸的物質,破壞了雞蛋中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成分,而且這種物質有凝血作用,進入人體後會造成危害。如需在煮雞蛋中加糖,應該等稍涼後放入攪拌,味道不減。

五、炒雞蛋不需放味精破壞鮮味

雞蛋中含有氯化鈉和大量的谷氨酸,這兩種成分加熱後生成谷氨酸鈉,有純正的鮮味。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鈉,炒雞蛋時如果放入味精,會影響雞蛋本身合成谷氨酸鈉,破壞雞蛋的鮮味。

以上就是專家介紹的雞蛋錯誤的吃法有哪些相信您已經知道了吧!希望對於您以後的飲食健康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