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揭開古人夏季消暑的神秘面紗

空調、電風扇無疑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創造之一,對於那些生來就有空調的人來說都無法想像如果在夏天木有空調的日子該怎麼度過。

其實神馬都是浮雲。相比現代,古人解暑的方法更健康,更環保,我們不妨也跟著歷史,穿越過去,看看古人是怎麼做到的。扇子、涼屋、冷飲、冰鑒等都是古人夏季消暑降溫的方法。小編推薦給大家蓮子湯,夏日喝能補中強志,養神益脾。

1、扇子

扇子,古人稱之為“搖風”,還有人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涼友”。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比較省力氣,也比較有檔次。文人墨客喜歡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既可消暑,又添情趣。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

漢代,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大型納涼器具橫空出世。《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做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滿堂寒顫”這四個字很令人震撼,不過又肯定要害得那“一人運之”的“一人”累得夠嗆了。

2、涼屋

唐代出現了一種供人消暑的涼屋。涼屋通常傍水而建,採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將涼氣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沿簷而下,製成人工水簾,屋子裡自然會涼快起來。

到了明代,涼屋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明代人已經知道在消暑時巧妙利用地理優勢,掘井納涼,天然環保又清爽。

3、冷飲

扇子也罷,涼屋也好,身上涼快了,嘴巴卻享受不到,所以冷飲也早早出現了。大約在3000年前的商代,富貴人家就已經開始在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

唐代開始出現“冰商”,也就是商業性的藏冰戶。冬天藏冰,入夏拿出來賣。到了宋代,冷飲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讚賞。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嘗到了當時的皇家冷飲“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後來,馬可·波羅把“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義大利。義大利對這一技術嚴加保密300年後,被法國人高價買走,此後不知怎麼的又傳到了英國。英國人改造後,制出了我們今天常吃的“冰激淩”。不知道他們大賺其錢時,有沒有想到要感謝一下中國的忽必烈。

4、冰鑒

中國在古代就已經有“冰箱”了。雖然遠不如現在的電冰箱,但仍可以起到為食物保鮮的作用。在古籍《周禮》中提到過一種儲存食物的冰鑒,也就是古代的冰箱。冰鑒是個類似盒子的東西,內部是空的,把冰放在裡面,然後再把食物放在冰的中間,食物就可以防腐保鮮了。

5、瓷枕

瓷枕的枕面是一層釉,夏天枕於其上,睡起覺來當然涼快,正所謂“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另外,古人在夏天為躲避蚊蟲,一般都要躲在蚊帳裡睡覺。人們會在帳內懸掛茉莉、珠蘭等花,夜帳中沁人心脾、香氣四溢。對今天的失眠患者,用這一招催眠估計也會有效。有人還別出心裁地掛上香囊,讓香囊中的藥材幫忙驅趕蚊蟲,堪稱不燃燒的環保蚊香。

6、蓮子湯

在清朝,夏天選擇中草藥避暑是當時的一大特點。在《京都風俗志》中記載,在熱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蘇葉、藿葉、甘草等湯,稱之為暑湯,並在街上出售。這裡的“蘇葉”,即紫蘇葉,中醫學認為紫蘇性溫、味辛、發表散寒、理氣寬中、化痰止咳。中老年人和兒童夏日飲蘇葉湯,有健脾補中的功效。

中醫學認為,蓮子性味甘平,有養心益腎的功用。夏日常喝蓮子湯,能補中強志,養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輕身益氣,令人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