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泡溫泉,浸泡多長時間最好?

通常溫泉區都有好幾個不同溫度的溫泉水池,開始時,應選擇最接近體溫(攝氏35-37度)的溫泉池開始,再以梯度變化選擇溫度慢慢上升或下降的溫泉池。而在同一個溫泉池,一般建議浸全身的時間應以10分鐘為限,起身休息一下再繼續。

浸泡在溫泉中固然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但泡太久對心血管也是負擔。泡溫泉的時間太長,會引起周邊血管擴張,腦部血液供應不足,感覺頭暈,因此,當泡溫泉泡到會感到暈、胸悶、喘、吸不到氣、呼吸不順的時候,自己就要有所警覺,慢慢移動出池。起身時最好先坐3到5秒,待血液回流后再站起來,以避免發生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的低血壓癥狀是因腦部血液供應不足而產生各種不適癥狀,包括頭暈、視力模糊、視線看不清楚、聽不清楚等。因此,如果感覺自己快要昏倒了,可以趕快就地坐下,采取“頭部比心臟低”的姿勢(像是坐在椅子上、頭部放在雙膝間),幫助血液倒流,休息一下后,不舒適的癥狀就會改善。

建議泡完溫泉要再用清水沖洗身體,在公共溫泉池泡湯,水中難免會有一些病原菌或雜質,在泡完溫泉后建議要用清水沖洗身體,尤其是泡完硫磺泉后,若沒有再沖洗,等皮膚上的水份蒸發后,硫磺泉中的硫酸根離子濃度會變高而使皮膚受傷。有人認為,泡完溫泉后就是要讓溫泉水停留在皮膚上,使皮膚吸收溫泉的微量元素,事實上,人體的皮膚機制并不允許水分自由進出,因此使溫泉水停留在皮膚上的意義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