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日常生活,怎樣遠離“環境激素”,保持健康?

日常生活中環境激素的威脅無所不在,許多女性每天用的化妝品,其實常會添加塑化劑定香;塑膠袋及容器、輸血點滴包材、雨衣、塑膠地墊、塑膠奶瓶、保鮮膜等,這些塑膠容器制品,部分是聚氯乙烯(PVC)等的硬塑膠原料,加入有軟化作用的塑化劑制成,容易將塑化劑釋出,尤其在高溫之下。此外,洗衣精的介面活性劑常添加“壬基酚”、蔬菜水果也可能噴灑農藥,或遭到重金屬污染,大家若不注意,就會將環境激素吃下肚。

(一)用品方面

要首選對環境好的,沖擊較少、具環保標志的產品,以鼓勵綠色產品之生產,不購買標示不清楚之產品,如未明確標示出制造日期、成份、保存期限、使用方式、注意事項等相關訊息之產品。少用殺蟲劑及化學清潔劑用品,建議使用天然清潔劑。注意產品之適用性,例如:保鮮膜除PP材質外,不用于加熱之用途,以減少有害物質進入食物之可能。使用塑膠容器需定期更換,避免化學物質由清洗所造成之刮痕中釋出。微波加熱選擇使用無圖及顏色之玻璃或陶瓷容器,降低化學物質釋出之可能。不任意丟棄一些飲料瓶,要妥善的放進回收筒。

(二)食品方面

因某些持久性有機環境荷爾蒙物質容易蓄積于內臟及脂肪中,故應減少食用內臟類及動物油脂類之食物。要合理均衡的進行飲食,不偏食不挑食,以分散暴露風險。減少食用加工食品如腌漬食品或含有防腐劑、甘味劑、增色劑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