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元宵節到了,知道怎麼健康吃湯圓嗎?

元宵佳節,家家都吃湯圓,意寓團團圓圓。湯圓主要原料是糯米粉。中醫常說,糯米健脾胃,但長輩們又常告誡,類似湯圓等糯米製品多吃傷脾胃,不易消化。到底湯圓類的糯米製品如何吃才不傷脾胃,既開心又健康呢?

好處:健脾益氣、禦寒滋補

南方稱糯米,北方叫江米。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縮尿斂汗之功。

說白了,吃糯米能補中益氣,人吃了後會周身發熱,有禦寒、滋補的作用,同時還能斂汗止瀉。對脾胃氣虛、常常盜汗的人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吃點糯米夠緩解氣虛所導致的盜汗、妊娠後腰腹墜脹、勞動損傷後氣短乏力等症狀。

中醫師還指出,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穀。脾胃得利,則中(指人體胃部)自溫,力便亦堅實。”即多吃糯米能預防氣虛、乏力。糯米製成酒後,有壯氣提神、美容益壽、舒筋活血的功效,很多地方流行產婦吃糯米酒就是這個道理。

缺點:多食、冷食不宜消化

既然糯米可以健脾養胃,按說多吃可以助消化,但是,又說糯米不好消化,請問糯米到底有助於消化還是阻礙消化呢?

專家說,這得從糯米成分的特殊結構說起了。糯米的支鏈澱粉多,容易與酶接觸,所以能很快被消化酶分解;但分支的地方卻有一種不能被消化的物質。也就是說,糯米的消化速度快,但是它往往消化不完全。又因為消化澱粉的澱粉酶主要存在於口腔和小腸,胃部是不能對澱粉進行消化的,如果食入過多糯米,容易儲留在胃腔,尤其是胃動力不足之人。

而且,對於澱粉類食物,其消化難度不僅與纖維含量有關,還與澱粉的糊化程度有關,也與食物的硬度、粘度有關。就糯米而言,糯米在加熱狀態下,支鏈澱粉會糊化,更有利於被消化酶分解消化。

湯圓如何吃才健康?

專家建議,吃湯圓應注意以下幾點:

趁熱吃。熱時吃比冷時才食更易消化,冷後就不要再吃了。據研究認為,糯米食品冷了以後,澱粉分子會增大,導致難以消化。所以,消化能力弱的人在吃湯圓、元宵、糯米雞、糯米丸子等食品時,都應當趁熱吃,而且應當少吃,細嚼。唐梁建議,老年人如果用於補益,拿糯米做粥更宜,好吸收!

多煮一會再吃。煮的時候不宜有硬心,也不必追求清湯,最好能多煮一會兒,軟一點再吃。還有,不要選擇太過油膩的餡料與糯米搭配,否則更加難以消化。

加入陳皮絲共煮。推薦在煮湯圓或調餡料時加入少許的陳皮絲,可更顯風味又易於消化。

湯圓香又甜卻非人人適宜

湯圓是一種以糯米和糖為主的食品(少數地區是鹹湯圓),精細的糯米粉幾乎不含纖維,而糖等餡料的熱量非常高。所以,老人和小孩等消化力弱的人是不宜多食的。此外,專家特別提醒以下六種人不宜多吃湯圓:

年老體弱者

這些人消化功能減退,特別是老年人吞咽反射比較遲鈍,可能會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

湯圓中的油脂、糖等會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減慢,血壓增高,還會加重心臟缺氧、缺血,誘發心絞痛。

糖尿病患者

湯圓含糖量較高,患者若貪圖口福,可使血糖急劇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會誘發酮症酸中毒。

急性胃腸炎患者

患者的胃腸道正處於充血、水腫狀態,吃湯圓會加重胃腸道負擔。這類病人宜吃些米湯等易消化食物。

久病初愈者

此時患者消化功能仍然較弱,過量食用湯圓不利於康復。

發熱患者

發熱時患者的胃腸道處於相對抑制狀態,因此吃些稀飯等容易消化的食物會更利於病情恢復。

說了這麼多,關於怎麼健康吃湯圓,你應該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