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你知道怎麼健康過冬嗎?

春夏秋冬四時各有顯著特點, 春氣溫, 主生;夏氣熱, 主長;秋氣涼, 主收;冬季寒, 主藏。 冬季主寒主藏, 意思是冬天氣候轉為寒冷, 植物枯萎, 河流結冰, 動物蟄伏, 萬物封藏。 那麼, 冬季到底該如何養生呢?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論述:“冬三月, 此謂閉藏, 水冰地坼, 無擾乎陽, 早臥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 去寒就溫, 無泄皮膚, 使氣亟奪, 此冬氣之應, 養藏之道也。 逆之則傷腎, 春為痿厥, 奉生者少。 ”這段話告訴人們, 冬季養生要以閉藏為主, 睡眠應當早睡晚起, 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穿衣居處應當避寒保暖;冬季要使精神安定,

神志靜藏, 目的是讓人體的陽氣收斂於內而不外泄。 如果違背這個規律, 就容易惹病上身。

中醫學認為人應當順應四季變化, 在冬季應首先注意保暖。 保暖不單純是衣物的增減, 還有居室要溫暖適度。 近年來一些東北老年人一到冬季就遷徙到海南島過冬, 主要目的就是避寒, 利用氣候差異來防治心腦血管、咳嗽哮喘等疾病的發生, 堪稱“北病南治”。

說起冬季疾病, 最普通的還是風寒感冒, 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就是肌膚, 中醫學稱之為皮膚腠理。 而冬季最常見的病邪是風寒之邪, 如果衣服單薄或居所寒冷, 人體就容易感受風寒之邪的侵襲, 而患風寒感冒。 冬季保暖應當“護兩頭而圍住腰”,

“護兩頭”是指頭部保暖和足部保暖;“圍住腰”是指腰部的保暖, 因為腰是腎之外府, 腰受寒易使腎“很受傷”。

冬季患風寒感冒後, 可用些散寒解表的藥物, 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麻黃湯、小青龍湯等。 感冒有風寒、風熱的區別, 中藥有寒涼性和溫熱性的差異, 患了風寒感冒卻誤用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如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之類), 這不僅不能治病, 反而會使病程延長。 同時, 冬季因寒冷而易誘發或加重一些疾病, 如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哮喘、糖尿病等。 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 及時檢查、監測各項指標, 一旦異常需及時就醫。

需要提醒的是, 我國東北地區心腦血管疾病高發, 特別是地處高緯度的黑龍江省, 腦中風、心臟病的發病率居全國首位,

而寒冷就是最重要的誘因之一。 合理膳食及戒煙限酒同樣有助於人們順利度過嚴冬。 飲食應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 溫食忌硬, 增苦少鹹。 切忌為了抵禦嚴寒, 進食大量高熱量、高鹽食物, 飲用烈性酒, 結果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血糖和動脈硬化等。

若在一個病人身上, 同時存在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高血糖等情況, 醫學界稱之為“代謝綜合征”, 其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甚至危及生命。 若想遠離可怕的“代謝綜合征”, 就應當合理飲食, 拒絕煙酒, 適當運動。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 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 多喝藥一碗。 ”事實證明, 冬季多參與室外活動, 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 可使心臟跳動加快, 呼吸加深,

體內新陳代謝加強, 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 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