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立秋時節話養生,如何“收”出健康來?

秋詞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淨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唐·劉禹錫

2015年8月8日立秋。立秋意味著秋天開始,暑去涼至。初秋時節盛夏餘威仍在,氣候特點延續了長夏的濕熱,但更多了一分涼意。與其他節氣一樣,立秋時節自古在各地傳承著稱人、貼秋膘兒(吃烤肉、吃螃蟹、吃烤鴨、吃爆肚)、“咬秋”、“謝秋宴”、秋游登高等形式各色的民俗活動。 在這滿載著收穫的立秋時節,我們如何“收”出健康來?

情緒養生----切莫悲秋

立秋時節漸變涼爽的秋風使人們悶熱而生的煩躁漸漸收斂。夏秋之交,隨著氣溫下降,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也開始變慢,一時的內分泌紊亂,很容易造成情緒低落。這時切莫讓自己陷入秋愁悲秋情緒中,要及時地做好心理調節。積極運動是排解低落情緒的好辦法,比如慢跑、散步、登山等。另一方面,立秋後晝短夜長,人們往往貪睡,睡多了精神更容易變得萎靡,這時更應早睡早起。

飲食養生----增酸少辛

立秋後應儘量少吃蔥、薑、蒜、韭等辛味之品,中醫認為辛味通肺,可以助長肺氣,如果過多的攝入辛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肺氣太盛導致上火、乾燥、便秘等秋燥症狀,《素問·髒氣法時論》中指出:“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可適當多食酸味果蔬如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檸檬、山楂來收斂肺氣,以防秋燥。

按摩養生----預防秋疾

立秋後,晝夜溫差大,人們少不留意很容易外感,感冒更容易在通風不好的辦公室之間迅速傳播。專家建議:常擦迎香: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覺前,用雙手大魚際(拇指掌側肌肉豐厚處)在鼻翼兩旁的迎香穴處反復擦動200次;晨起浴面:取坐位或仰臥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擦動100次,來預防秋季感冒。立秋後空氣開始變得乾燥,過敏源較多,哮喘等痼疾多在此時節復發,專家建議摩喉預防哮喘,具體方法:上身端直,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按摩時,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虎口對住咽喉部,向下按搓,可適當用力,這種方法有止咳化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