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清明時節話養生 保健食療揭秘

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 中醫認為人應四時, 春季萬物生長, 機體也是如此, 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 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 常言道過猶不及, 如果肝氣過旺, 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 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 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運行血不暢, 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運動療法:跪拜、踏青、放風箏

按照中國傳統禮數, 掃墓時要對祖先進行跪拜, 完成彎腰伸背、手掌雙膝觸地、叩頭及地, 繼而撐掌起身的一系列動作。 它活動了人體主要的關節和骨骼肌, 三頭磕下來就會覺得手腳舒展,

氣血融通。

其實, 跪拜磕頭的動作一直被道家作為導引術的一部分, 中醫證明確實有通經活絡, 防止血管硬化、栓塞的作用, 老年人經常模仿跪拜磕頭的姿勢鍛煉可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 “每日常叩首, 活到九十九”, 這句老話不止是告訴人們虔誠孝順可以長壽, 也道出了堅持導引鍛煉可以強身的道理。

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蕩秋千等放鬆身心的中輕度體育活動。 在風和日麗的春天, 舉家老小集體外出, 適當地跑步跳躍, 可以疏通冬日的氣血積鬱, 讓精神壓力得以緩解, 使心胸開闊, 心情愉悅, 能使人體正氣增強, 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保健食療:清明果和酒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 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後不生火做飯,

在戶外簡單食用清明果(野艾果)等事先做好的事物。 清明果的做法是將秈米、糯米加野艾用水浸泡半天, 用石磨磨成漿, 再放在鍋內熬成幹糊, 然後在裡邊包上豆腐、蘿蔔、酸菜、肥腸餡等, 做成各種形狀, 最後放在蒸籠上蒸熟。 艾葉味苦、性辛溫, 宜入肝、脾和腎, 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 是春季疏肝順氣的良藥, 尤其適用於氣血虛寒、肝氣犯逆引起的婦女月經過多, 崩漏以及妊娠下血、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痛經等病症。

因寒食節只吃涼食, 故此時少量飲酒增加熱量, 可以減少生冷食物對胃腸道造成的不適;同時, 飲酒也可以平緩哀悼親人的沉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