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獻血對人體究竟是好是壞

核心提示:關於獻血的流言太多太多了,比如“年輕人不應該獻血,尤其是還沒有結婚的人”、“人過三十不宜獻血,否則易患高血壓或貧血”、“血會造成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喪失”、“獻血會讓免疫能力大大降低”、“獻血後半年都補不回來”......

關於獻血的流言太多太多了,比如“年輕人不應該獻血,尤其是還沒有結婚的人”、“人過三十不宜獻血,否則易患高血壓或貧血”、“血會造成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喪失”、“獻血會讓免疫能力大大降低”、“獻血後半年都補不回來”......

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獻血200毫升是個什麼概念

一般成人的血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8%,而我們獻一次血只要200毫升,占血總量的1/25。一般來說,對於失血600毫升以下的情況醫生都不主張輸血,所以你說獻血200毫會影響健康嗎?更何況俺們女漢紙每個月“大姨媽”還要出血,有些量大的能到80~100毫升,.還不是能把礦泉水瓶擰開,能自己換飲水機水桶......

那麼為何有些人獻血後會頭暈呢

有人獻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開始頭暈無力,嚇得中途停止了獻血。所以獻血會導致頭暈嗎?其實這是因為血壓改變而引起的不適。

用橡膠管道來形容我們的血管再合適不過了,當液體量減少了,那麼管壁受到的壓力也會變小,血壓降低,心臟泵血的力量不夠,所以人們會出現心率過緩,供血不足會讓人覺得暈眩。

另外其實這跟個人體質有關。獻血對體重有要求,因為體重過輕的人更容易發生頭暈、心慌等失血反應,理論上男性體重 50 kg 以上,女性體重 45 kg 以上才能獻血。其實獻血前護士都會給你做測試,像小編就被提醒“營養不良不宜獻血”。所以,獻血後建議大家休息一會兒,補充點能量和水分,給血管一個適應的過程,這樣人體會很快恢復正常。

獻血利人利己

大部分人積極獻血是因為他們的愛心,也許你想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實際上,獻血不僅僅能夠挽救別人的生命,同時也改善了自己的身體狀況,讓自己的血液更健康。

1、有益於心腦管系統健康

由於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再加上運動的時間減少。體內積存了越來越多的脂肪,一層層的附著在血管壁上,容易導致動脈硬化,獻血可以減少體內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多喝點水填充一下血容量,可以稀釋血液,將血脂降下來。

2、可提高造血功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開始慢慢下降。當人體在獻血之後人體自身的造血功能在逐步增強,有利於所失去的血細胞得到及時的補充。定期獻血可以讓骨髓保持活力。

3、有助於促進心理健康:

獻血是一種救助生命的高尚品行,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能讓自己的社會價值得以體現。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會讓人精神上感受到快樂。

什麼類型的人不適合獻血?

1、近期獻過血的人,理論上6個月內不宜再獻血。身體較好的人獻血3個月後可再獻血

2、體重過輕或過重以及貧血的人。

3、分娩後6個月內哺乳期的媽媽不宜獻血。

4、患有各種感染疾病或有感染傾向的人,比如(乙肝、丙肝、梅毒、愛滋病)患者不適合獻血。

獻血後注意事宜:

1、獻血後個月內不宜喝茶。茶葉含鞣酸,它容易與蛋白質和鐵相結合,影響蛋白質和鐵的吸收,進而影響血細胞的再生。

2、獻血後當天最好不要從事高空作業、高溫作業、也不宜駕駛車輛、進行通宵娛樂等活動。

3、獻血後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