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濕氣太重別再傻傻的去拔罐了,每天煮菜時撒幾粒“它”體內濕毒不出一個月就能清除

通常來說濕氣有內濕和外濕之分:內濕,是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體內水濕停滯之症,症見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尿少、面黃、浮腫、舌淡苔潤、脈濡緩等;外濕是指外感濕邪,因氣候潮濕,或感受霧露之邪,致令頭重、胸悶、腰酸、肢倦、關節疼痛等。 濕與寒在一起叫濕寒,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此外,濕氣重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比如:婦科炎症、水腫肥胖、長痘長疹、頭臉油膩、肌肉酸痛、畏寒怕冷、倦怠乏力、胸悶腹脹、食欲不振等等。

在炎熱的天氣,仍然有很多人喜歡呆在空調房拔火罐來祛除體內的“濕氣”,他們認為拔罐越久療效越好。殊不知,專家表示,拔火罐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吸拔的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在炎熱的天氣更是不宜超過15分鐘。另外,身體不好的老人、體瘦者,拔罐時間應該減半。

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迴圈,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其實,拔罐這件事情還是要適當,過於頻繁的拔火罐還會對皮膚造成損傷,其實只要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注意調整我們的飲食,生冷、甜食、油膩這三樣少吃為好,從而減輕脾胃負擔,就能很好的緩解濕氣現象。

除了飲食,外部環境也要控制,適當使用除濕工具,避免淋雨,淌水。下面,我來為大家說說又有哪些食物是可以不用拔火罐也能祛濕的呢?

廚房中有種調味品非常常見——花椒,不要簡單地認為它的用途只有做菜,其實它祛濕的功效強大。煮菜時放一點,可以有效祛濕。而且可以用它泡腳,祛濕寒的效果也不錯,女性朋友還可以緩解痛經。那麼,平時生活中還有哪些祛濕的食物呢?

赤小豆和薏米一直是生活中祛濕的良藥,平常可以煲粥喝,沒時間的話不妨飲用祛濕茶,赤小豆薏米熟制,炒制過,涼性已經大大降低了,加上荷葉解暑去油,茯苓滋潤,健脾祛濕。祛濕茶效果好,喝起來口感也很舒服。

 茯苓也是常用的利水滲濕的食材,這個茯苓餅白色的部分就是茯苓粉做的,不過用量比較少,祛濕效果自然沒有赤小豆薏米茶那麼好了,但是當做小零嘴還是很棒的。

濕氣重很容易導致人在短時間內體重明顯增高,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嚴重的時候會出現下肢水腫的問題。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卻無法判斷自己是否是由於濕氣重而導致的虛胖。

如果你在陰濕天氣時出現下列變化,說明你身體內的濕氣太重了: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