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鍋包肉家常做法,竟然是這樣!

豬肉看似平常,食用之後有著不錯的食療功效,能補腎氣、解熱毒等,適合諸多人食用。鍋包肉是豬肉的一種吃法,做法並不複雜,很常見的一道家常菜,只要火候到位、材料適量,味道就會非常的好。

一、鍋包肉家常做法

1.豬肉洗淨切薄片(最好在冰箱微凍一下,好切),把蛋清從雞蛋中分離出來,胡蘿蔔洗淨。

2.切好的豬肉片放入小碗內,放入料酒。

3.放入鹽。

4.放入味精,拌勻,放入冰箱冷藏半小時。

5.胡蘿蔔切絲。

6.蔥、薑切絲,蒜切片。

7.半小時後,將醃制的肉片從冰箱取出,另取一個盤子放入適量澱粉(與肉的量相適)。

8.將肉片兩面均勻蘸滿幹澱粉,然後再取一個盤子,擺放其中。

9.取一小碗,放入適量澱粉(與肉片量相適)。

10.放入水,調成稀稠合適的糊(太稀的話,肉片掛不上麵糊;太稠的話,面太厚,口感不好)。

11.放入一點油,可使炸出的肉外皮更酥脆,攪拌均勻。

12.鍋內放入油,油溫熱時,小火,在下鍋炸之前,將裹了幹麵粉的肉片均勻掛上剛調好的麵糊。

13.將掛糊的肉片依入鍋炸。

14.將肉片依次如上入鍋炸。

15.炸好後撈出,控油備用。

16.取一乾淨小碗準備調汁,先放入少量醬油

17.放入醋、料酒、少量鹽、味精、較多的白糖、一些澱粉、適量清水

18、鍋內留底油,加熱。

19、油熱,下蔥、薑、蒜煸炒。

20、煸出香味後,放入胡蘿蔔絲,翻炒幾下。

21、下炸好的肉片,翻炒。

22.倒入調味汁,快速翻炒,使肉片均勻裹上調味汁,收汁後出鍋即可。

二、功效

豬肉性平味甘,有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的功效,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小便和止消渴。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乾咳、便秘和難產。

三、食療作用

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

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之功效;

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

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乾咳、便秘和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