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自製農家黃豆醬的做法是什麼?

在下廚做菜的時候,很多人會提前準備黃豆醬,加入黃豆醬的食物顏色看起來更好,聞起來味道更香,吃起來味道也更好,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去超市買瓶裝的黃豆醬來吃,實際上,大家可以自己製作黃豆醬,這樣做出來的黃豆醬更加安全健康,比如可以自製農家黃豆醬,具體方法如下。

家庭自製農家醬:

東北大醬很講究時間的,一般一年中有兩次做醬的時間,一次是臘月,一次是正月末,二月初,下醬的時間也是要十八或廿八這兩個時間。

首先將準備好的黃豆放入水中發泡,泡好的豆子,全身脹大,將豆皮撐破了,然後將豆皮挑出,將豆子清洗好。

大鍋生火,將泡好的豆子和水放入鍋中烀。水不能太少,以免糊底,也不能太多,這樣烀好的豆子會稀。水放少些可以在中途添加,注意火候,發現有糊香,就加點水。豆子烀好後呈紅色,越發紅,說明豆子越好,這樣做出來的醬就會香。

小編家的豆子有點糊,呵呵,所以稍有點黑色的。

將烀好的豆子杵碎,不要有豆瓣。也可以用繳碎機,將豆子繳碎,這樣繳出來的豆子碎得細,可以省很多力氣。

將碎好的豆子放在平板上用力的摔,將豆子往一起摔,做成一個個醬塊,要讓做好的醬塊不要裂開。

將醬塊用乾淨的棉紙包好,外面纏上線,防止棉紙裂開。

然後將包好的醬塊放置在稍微溫熱的地方,以備發酵。

小編家住農村,就在炕尾的地方,騰起一點地方,放置醬塊。

不能太熱,那樣醬塊會太幹,不會發酵。也不能太涼,那樣醬塊就不發了。

一般醬塊要發酵兩個月,發好的醬塊會有刺鼻的氣味產生,這時就可以將醬塊打開進行清洗了。

因為醬塊是發酵的,經常會有黴菌產生,所以,如果看見黴菌,不要害怕,是正常現象。

用刷子將醬塊刷洗乾淨後,掰成小塊,放在陽光下晾曬。要曬乾,不要存水。

準備一個瓷缸,將曬好的醬塊按需要和水一起放入缸中,加鹽。鹽要多加,醬鹹一點沒關係,但若不夠鹹的話,醬會變成臭醬,會很難吃。一般10斤豆子最少要放4斤鹽,當然也和水量有關。

醬塊入缸後還需要發酵,這時要注意每天都用要制的醬爬也就是醬杵來打醬缸。也就是每天早上的時候要一遍遍的攪動缸中的混合物,使醬中的雜質浮在水面上,再用勺子將浮在表面的沫子和黑色的雜技撇淨,這樣最後做出來的醬才是最乾淨的,也是最香的。

醬缸要用一塊布蒙上,要透氣不透灰的。外面要蓋上防水的鐵皮蓋子。醬在發酵的時候要每天早上打一遍缸,然後就要曬缸,就是鐵皮蓋子拿掉,在陽光下曬。不曬缸、不打缸的話,做出來的醬會有很難聞的臭味,不好吃。

下雨天要注意防水,蓋上蓋子,不要讓雨水進入缸中。

發好的醬會呈黃色,發紅,這時的醬香氣濃郁,就可以吃了。蘸醬菜,雞蛋醬,各種美味……

取醬的時候要注意用的勺子不要有水,要用幹的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