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暴熱夏至消暑別傷了陽氣

熱!熱!熱!進入夏至,廣東開啟“燒烤”模式,連續多日的高溫,體感超過40℃的暴熱,讓不少市民躲在空調房中不敢外出,各種冷飲冷食也輪番上陣。中醫養生專家指出,夏至養生應以養心吃“苦”為主,在消暑去熱的同時,切莫因此傷了陽氣。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通訊員 宋莉萍

1.西瓜翠衣清暑解熱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0個節氣,是反映春夏更替的節氣之一。從天文學的角度來講,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今年的6月21日6時34分,即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中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的溫帶,因此對於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夏至日這一天,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的日子。古人說“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以及“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描述的就是這個特殊的天文現象。古人認為,夏至是大氣中的陽氣充盛到了極點,陽極陰生,從夏至日開始,將逐漸呈現出一種陽消陰長的趨勢,反映在天地萬物中,便是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廣東省中醫院腎病研究室黎創博士指出,廣東的夏至炎熱多雨,人體往往汗出多,容易疲憊,出現一個陽氣盛於外,耗傷津液的狀態,因此,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欲為目的,適量食用苦味食物對調養身心有益。中醫有味藥物叫西瓜翠衣,是取西瓜的果皮,削去內層柔軟部分,洗淨,曬乾。也有將外面青皮削去,僅取其中間部分製成。《飲片新參》說其“淡平微苦”,歸脾胃二經,功能清暑解熱,止渴,利小便,治療暑熱煩渴,小便短少,水腫,口舌生瘡之症。清代名醫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說,此物能“涼驚滌暑”。炎炎夏日,如能取西瓜翠衣加入日常飲食當中,則能達到調養身心的效果。

孔府名菜“一卵孵雙鳳”即以雞肉、干貝、蘑菇及西瓜皮等製成的。此菜用西瓜和雛雞肉加干貝、口蘑等配料烹製而成。據說孔府曾用此菜宴請清帝王、進貢慈禧太后。清朝末期,該菜傳入江蘇各地,成為人人喜愛的夏令名吃。

2.夏季養陽可用艾灸

經常待在空調房中,時間長了就容易耗傷人體陽氣,出現“空調病”,最常見的就是膝關節、頸椎、腰椎、肩膀等部位的關節疼痛。同時,夏季炎熱,有些人吃得或喝得太涼,喝冰鎮啤酒不過癮,還要再加冰塊,也會傷到陽氣。廣東省中醫院腎病研究室副主任醫師張蕾建議,根據“夏季養陽”的道理,到了夏季需要注意對自身陽氣的充實,保護自己的陽氣。

用艾灸溫陽的方法,可以緩解夏日“空調病”的症狀。張蕾介紹,艾灸取大椎穴有溫陽散寒的作用,患者可採取坐姿或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大椎穴進行迴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大椎穴,並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而取足三裡穴則有固護陽氣,補中益氣的作用,患者可採取坐姿或仰臥的體位,施灸者將艾條對準足三裡穴,並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3.烏梅冰糖飲不可冰鎮飲

中醫學有雲“夏至一陰生”,即一年陽氣在夏至當天升發至極點,萬物的生機在此時最為顯現,而在夏至之後陽氣轉為收斂、沉降的階段,人身也應該順應大自然陽氣收斂的趨勢,否則易出現上火、疲乏、煩躁等各種情況。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指出,依照中醫有關理論,2016年(丙申年)夏至兩個火疊加的階段,是火熱燥明顯的一個時間,相對其他年份人體更容易出現不能適應節氣轉變帶來的由升轉降的過程。烏梅冰糖飲出自中醫經典著作《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其記載烏梅“收而不澀,能生津液”,能消食積,冰糖補益中土以配合烏梅酸甘化陰之餘又能兼能清潤,兩者配合能使在外的火熱燥得以收斂,且無寒涼降火藥物損傷脾胃之弊,最適合夏至暑熱之時飲用,戶外工作者、易於上火煩躁者尤宜。若飲食積滯重、不欲飲食者,可酌加少量陳皮、山楂理氣消食;自覺煩躁嚴重者,可加玫瑰花疏肝解鬱。

不過,烏梅冰糖飲偏酸,且含一定糖分,消化道潰瘍及糖尿病患者慎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烏梅冰糖飲放溫服用即可,不用冰鎮,否則容易損失人體陽氣。

夏至食療

“一卵孵雙鳳”

材料:橢圓形西瓜一個(約2500克),小母雞2只(約800克),水發海參50克,水發冬菇25克,水發玉蘭片(筍乾)25克,火腿25克,水發干貝50克,蔥薑絲少許;料酒、精鹽、西瓜汁及橄欖油少許。

制法:西瓜削去外皮,切蓋,挖出瓜瓤,留瓜皮約2-3釐米厚,洗淨備用。將玉蘭片、海參、冬菇、火腿切成長片,除火腿外,都用沸水氽過撈出。小母雞宰殺後,去毛及五臟,擇洗乾淨,剔骨留肉,放入盆中,加入料酒、精鹽、味精、橄欖油、西瓜汁、玉蘭片、海參、冬菇、蔥薑絲,拌勻,醃至入味。將西瓜放入大瓷盆內,然後把醃好的雞連同配料一起裝入西瓜中,蓋上瓜蓋,用竹簽別住。旺火蒸至雞爛時取出,開蓋即可食用。

五味龍眼洋參茶

材料:五味子5克,西洋參5克,龍眼肉5克,冰糖20克(1-2人份)。

制法:將五味子洗淨,去雜質;西洋參浸透切片;龍眼肉洗淨,去雜質,將冰糖打碎成屑。將五味子、西洋參、龍眼肉、冰糖屑同放燉杯內,加入清水250毫升,放在武火上燉,再用文火燉煮25分鐘即成。

功效:益氣生津,養心安神。

烏梅冰糖飲

材料:烏梅15-30克,冰糖適量(分量根據各人口味添加);陳皮、玫瑰花、山楂根據各人情況選用3-5克。

制法:烏梅、陳皮、玫瑰花、山楂加水500-1000毫升,大火滾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加入冰糖適量。放溫後即可服用,無需冰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