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揭開蚊子的神秘面紗

幾乎每個人都有被蚊子叮“咬”的不愉快經歷, 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被蚊子“刺”到。 蚊子無法張口, 所以不會在皮膚上咬一口, 它其實是用6枝針狀的構造刺進人的皮膚, 這些短針就是蚊子攝食用口器的中心。 這些短針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針一樣;蚊子還會放出含有抗凝血劑的唾液來防止血液凝結, 這樣它就能夠安穩地飽餐—頓。 當蚊子吃飽喝足、飄然離去時, 留下的就是一個癢癢的腫包。 蚊子究竟有多麼可怕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揭開蚊子的神秘面紗吧!

1、善於在惡劣天氣飛行

雨滴的重量可達到蚊子的50倍,

但蚊子仍能在雨天自由飛行。 2011年, 美國佐治亞州理工學院的一組工程師借助于高速攝影機, 觀察蚊子以及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製成的假蚊子如何在雨中飛行。 根據觀察發現, 蚊子的飛行速度不足以避開雨滴, 而是因為速度較慢才避免被雨滴砸翻。 蚊子的品質輕, 無法與雨滴形成猛烈相撞。 落到蚊子身上後, 雨滴發生變形, 無法將足夠動力轉移到蚊子身上, 也就無法干擾蚊子的飛行。

2、德州是美國蚊子之都

地球上的已知蚊子種群超過3000種。 美國至少發現150種, 其中僅德克薩斯州便生活著85種蚊子, 這個孤星州也因此成為美國的蚊子之都。

3、真正可怕的是母蚊子

母蚊子叮咬獵物並吸食血液, 同時能夠傳播一系列疾病,

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動物之一。 每年因蚊子傳播死於瘧疾的人在200萬到300萬人之間, 另有2億多人感染這種疾病。 此外, 蚊子還傳播引發黃熱病、登革熱、裡夫特裂谷熱的病原體以及奇昆古尼亞病毒和西尼羅河病毒。

4、公蚊子並不可怕

公蚊子完全以花蜜和其他植物液體為食。 母蚊子的大部分食物也來自於植物。 只有在準備繁育下一代時, 母蚊子才攻擊人類, 因為血液中含有形成卵所需的油脂、蛋白和其他營養物質。

5、蚊子的用處超出我們想像

蚊子在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 俄羅斯北極地區和加拿大, 伊蚊impiger和nigripes能夠在空中形成厚厚的雲, 它們是候鳥的重要食物來源。 在更為靠南的地區, 蚊子也是鳥類、昆蟲、蜘蛛、蠑螈、蜥蜴、青蛙和魚類的一個重要食物。

植物也離不開蚊子。 以硬葉蘭花和瀕危猴臉蘭花為例, 蚊子是它們的首要授粉者。 一些蚊子種群也能有效控制蚊子的數量。 巨蚊Toxorhynchites以其他蚊子的幼蟲為食, 有時也會向自己所在種群的蚊子下手。

6、蚊子是令人吃驚的獵手

蚊子善於捕獲人體釋放的化學物質。 借助於觸角中的70多種氣味和化學感受器, 它們能夠從我們的呼氣和汗液中探測二氧化碳、1-辛烯-3-醇以及其他有機物質。 這些感受器能夠在數百英尺外就探測到痕量化學物質, 鎖定目標之後, 它們便利用化學和視覺信號追蹤獵物。 它們更喜歡攻擊穿深顏色衣服的人。

7、蚊子比較挑剔

有的人捂得嚴嚴實實, 有的人穿得很少,

但蚊子還是會選擇前者作為攻擊目標。 這是為什麼呢?一些人釋放出更多氣味和化合物, 很容易成為蚊子的獵物, 其他人釋放的氣味和化合物很少, 對蚊子沒什麼吸引力。

8、叮咬吸血過程非常複雜

蚊子的吸血過程並非將喙刺入皮膚而後開始吸食那麼簡單。 蚊子首先伸出下唇, 下唇就像是口器的護套。 叮咬時, 蚊子的下唇彎回, 允許其他部位伸出, 完成它們的工作。 鋒利的上顎和下顎相互配合, 刺入皮膚, 下嚥部和上唇用於傳送唾液和吸血。

9、唾液中含有一系列化學物質

叮咬時, 蚊子下嚥部釋放的唾液能夠抑制血液凝結。 唾液中含有一系列化學物質, 能夠抑制血管收縮、血液凝結和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液阻塞蚊子的上唇,

讓它們得以享用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