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初秋保胃健康三妙招 積極食療和按摩保健

現在雖已入秋, 但高溫天氣依舊沒有明顯降溫趨勢, 而自從入夏以來因胃部不適的人不斷增多。 許多人的癥狀都是食欲不振, 經常感覺到脹氣、不消化, 出現胃功能紊亂, 由此出現精神恍惚、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營養不良等情況, 工作效率也會明顯下降。 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養胃, 以防胃病侵襲, 那么初秋該如何養胃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初秋養胃方法有哪些。

初秋胃病患者增多的原因

首先, 天氣炎熱, 為了散發體內的熱量, 全身的皮膚血管處于擴張狀態, 血流量增加, 因而進入胃腸道的血流量減少,

導致胃腸道抵抗力下降。

第二, 人體大量出汗引起體內電解質、微量元素、維生素丟失, 飲水過多造成胃腸道內消化液稀釋, 也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另一方面, 則是許多人喜歡吃冷飲、燒烤, 喝啤酒等刺激性食物, 導致了胃病的高發。

因為不控制自己的飲食,

而導致胃病復發的不在少數。 特別是入夏后人們的飲食習慣改變, 對胃部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而天氣炎熱, 突然喝上凍得冰涼的啤酒或飲料, 雖然達到消暑的作用, 但原本火熱的胃部突然被冷水這么一澆, 受到刺激收縮, 處于缺血狀態, 對細菌的抵抗能力漸弱。 即使以前胃部正常的人也容易發生急性胃腸道疾病。 對于本身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的患者來說, 極易加重病情導致胃穿孔或胃出血。

初秋胃該怎樣調治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少吃多餐, 飯只吃七份飽。 早上要吃好, 中午要吃飽, 晚上要吃少。 忌暴飲暴食。

二、改變飲食習慣

按時就餐, 坐著吃飯不要站立或蹲著。 戒吃辛辣、油炸、煙熏食物如燒烤等, 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

不飲酒, 少飲濃茶、咖啡等。 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積極食療和按摩保健

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均有養胃效果適合胃寒病癥;大蒜消毒殺菌可以幫助消除炎癥, 建議多吃;另外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

飯后、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摩64圈。 完畢搓熱雙手按摩小腹。

養胃食物

健脾養胃的食物, 如山藥、蓮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香蕉、大棗、板栗及豬瘦肉、牛肉、雞肉、牛奶、豆制品等。 補益脾胃的中草藥有人參、茯苓、黃芪、白術、甘草等, 與食物配制成藥膳效果更佳。

養胃食譜

紫菜蝦米南瓜湯

材料:老南瓜100克, 紫菜10克, 蝦20克, 雞蛋1枚, 冬菇50g, 鮮魷20g。 醬油、豬油、黃酒、醋、味精、辣椒各適量。

做法:先將紫菜水泡, 洗凈, 雞蛋打人碗內攪勻, 蝦皮用黃酒浸泡, 南瓜去皮、瓤, 洗凈切塊;再將鍋放火上, 倒人豬油, 燒熱后, 放人醬油熗鍋, 加適量的清水, 投人蝦皮、南瓜塊, 煮約30分鐘, 再把紫菜投入, 10分鐘后, 將攪好的蛋液倒人鍋中, 加人佐料調勻即成。

功效:益胃護肝, 補腎強體。 注意南瓜性溫, 胃熱熾盛者少食

木瓜鯇魚尾湯

材料:番木瓜1個, 鯇魚尾100克。

做法:木瓜削皮切塊, 鯇魚尾入油鑊煎片刻, 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許, 放適量水, 共煮1小時左右。

功效:滋養、消食。

參芪猴頭燉雞

材料:猴頭菌100克, 母雞1只(約750克),

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 姜片、蔥結、紹酒、清湯、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猴頭菌洗凈去蒂, 發脹后將菌內殘水擠壓干凈, 以除苦味, 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 把母雞去頭腳, 剁方塊, 放入燉盅內, 加入姜片、蔥結、紹酒、清湯, 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凈的黃芪、黨參、大棗, 用文火慢慢燉, 直至肉熟爛為止, 調味即成。

功效:補氣健脾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