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養生之作息
對於人的身體來講, 經過一個冬天的藏伏, 積蓄了一個冬天的能量, 到了春天需要升發釋放。
春天本身是升發的季節, 應該讓陽氣儘快從冬天的藏伏狀態中升發出來, 進入新一輪的“生、長、收、藏”。 冬天是“藏伏”能量的季節, 那麼, 現在“立春”節氣已經開始了, 就是能量“升發”也開始了。
可以說立春之後的養生重點, 除了保養身體之外, 還有預防疾病的復發。 那具體的“立春”後應該怎樣養生呢?對於人的身體, 養生不外乎幾個方面, “吃、穿、住”, 當然還包括保健。
宜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春三月, 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
若違反了春的自然法則, 首先會影響到肝, 肝主疏泄, 肝出問題, 會出現容易發脾氣, 憂鬱等種種情緒, 而這些情緒反過來又會影響到肝。 本來心情舒暢, 七情調達, 有助於肝的疏泄, 而上面的不良情緒會影響到肝的疏泄。 如此一來, 人體的心裡與生理的良性迴圈會進入惡性循環當中, 自然對身體有害。 其實, 上面的話簡單地說就是立春後要早睡早起, 不要熬夜, 不要賴床, 適當鍛煉。
聽朋友說起, 她的一朋友很注重養生,
以“升發為主”
立春的飲食應該以“升發”為主, 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 比如山藥、春筍、豌豆苗、韭菜等。
春季多風, 也是“肺”的“多事之春”, 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的各種疾病, 而這時候多食用一些補益肺腎的山藥, 燉湯、熬粥等, 對預防這些疾病有很大的幫助。 而且節氣交替的時候, 脾胃一般需要特別的保護, 這時候適當多食用山藥等健脾益胃的食物, 對身體有百利而無一害。
記得有一個朋友, 整個一工作狂, 除了工作, 平時大大咧咧, 生活瑣事幾乎都不怎麼放在心上, 每到初春的時候, 就開始乾咳、拉肚子(腹瀉), 開始沒怎麼放在心上, 直到幾乎年年這樣, 而且影響了自己的工作, 她才打電話跟我求救。 我告訴她, 初春的時候本就容易患呼吸系統的疾病, 而你又飲食不節,
我告訴她, 飲食方面注意, 不要吃過冷、過硬、過刺激的食物, 可適當食用山藥, 燉湯也好、煮粥也好, 炒食也可, 可補氣益肺, 健脾益胃;也可適當用黨參、黃芪、黃精燉湯、煮粥食用;甚至也可用百合煮粥、熬羹等。 過了一段時間, 朋友樂滋滋地打電話過來, 不用問, 顯然問題解決了。
另外, 有句話講“當春之時, 食味宜減酸增甘, 以養脾氣”。 簡單說, 春季肝氣旺盛, 要少吃酸性食物, 以免使肝火旺盛, 傷了脾胃。 說到養肝, 自然不能忘了枸杞與菊花, 可以用紅棗加枸杞泡茶, 可以用幹山楂片加菊花泡茶, 加入幾滴蜂蜜, 效果、口感更好。
“肝開竅於目”所以除了飲枸杞茶、菊花茶以外,
春天是疾病易復發的季節, 尤其是皮膚病、感染病、傳染病等, 像香菜、香椿等大發的食物, 容易誘發疾病的食物, 春季儘量少吃或者不吃。
當然, 飲食要因人而異, 不是說所有的人到了春季就應該多吃山藥、多吃黃精、多喝菊花茶等, 最好還是根據自己的體質來調整。 也不是說除了上面的食物, 其他的不能吃, 上面說的食物是根據人體自然反應、陰陽、四時等應適當多食用的食物,
減衣不減褲
說完吃的和住的, 下面自然是穿的嘍。 “春捂秋凍”是大家都有聽說過的諺語, 那裡面包含的養生又是什麼呢?立春後由冬季剛轉入初春, 天氣乍暖還寒, 而人體的氣血剛開始從裡面往外走, 外面的陽氣還較弱, 若這時候不注意保暖, 寒邪容易入侵體內, 那各種寒性疾病就會接踵而來。
不過, 你知道“春捂秋凍”, 可知道重點捂哪嗎?其實從人體生理角度來講, 下肢處於遠心端, 血液迴圈自然比上肢及軀幹要差很多, 更容易受風寒入侵, 寒多從下而生, 所以下身的衣服要比上身的衣服減得更慢一些。 立春減衣不減褲,當然衣也要慢慢減少,過早地減衣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可常按穴位
春天多風,難免會出現風邪入侵體內而導致的各種不適,如頭痛、頭昏、小孩子容易感冒發燒、鼻炎發作,甚至面癱……在這裡講幾種輔助調理的方法,當然如果已經進入疾病期那還是要趕緊看醫生,畢竟大部分的人對醫療還是屬於外行。
春天肝氣太盛又遇到風邪,就容易出現頭昏、頭痛等現象,這時候怎麼處理呢?除了飲食、生活方面注意以外,還可以利用相應的穴位來處理。頭昏時可利用頭維穴,頭維穴在哪?顧名思義在頭部額角髮際處。用兩隻手的中指前後按揉,閉上眼睛,再配合著呼吸,揉幾分鐘,再按揉頭部的率穀穴幾分鐘,太陽穴幾分鐘。每天堅持按揉,是治療頭暈、頭昏、頭脹的穴位。
“面口合穀收”,如果頭疼,可以用合穀穴及列缺穴來處理,拇指按揉列缺、中指按揉合穀穴,兩個穴位一起按揉,適當加點力氣。
很多孩子到了春節,因為衣服穿著不當,容易受寒發熱,如果是低熱那麼家長可以自己處理,怎麼做呢?可以把一塊生薑切兩半,然後擦孩子的脊背,然後擦手心、腳心。看是否能使孩子退燒。或者用菊花煮水給孩子擦身體也可。不管是擦還是洗都不要使孩子再受涼。
另外,春季很多小孩子容易脾胃不適,胃口不好,甚至積食,這時候可以經常給孩子做做捏脊,孩子的臀部有個龜尾穴,從這個穴位的上邊開始,把皮膚捏起來逐漸推著往上走,直到大椎穴。手法不要太重,要輕揉,如果孩子不配合,可從大椎穴往下搓,這時候不需要把皮膚捏起來。
鼻炎更是春天多發作的疾病,除了保暖以外,鼻炎發作時,可用艾條艾灸大椎、鳳池、列缺、肺俞、脾俞、腎俞幾個穴位,鼻塞嚴重加上上星穴、頭臨泣。鼻乾燥可加上上星、合穀,再加上雙手經常按摩腰骶部膀胱經處,使乾燥的鼻腔舒適。平時可經常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睛明穴等。
立春減衣不減褲,當然衣也要慢慢減少,過早地減衣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可常按穴位
春天多風,難免會出現風邪入侵體內而導致的各種不適,如頭痛、頭昏、小孩子容易感冒發燒、鼻炎發作,甚至面癱……在這裡講幾種輔助調理的方法,當然如果已經進入疾病期那還是要趕緊看醫生,畢竟大部分的人對醫療還是屬於外行。
春天肝氣太盛又遇到風邪,就容易出現頭昏、頭痛等現象,這時候怎麼處理呢?除了飲食、生活方面注意以外,還可以利用相應的穴位來處理。頭昏時可利用頭維穴,頭維穴在哪?顧名思義在頭部額角髮際處。用兩隻手的中指前後按揉,閉上眼睛,再配合著呼吸,揉幾分鐘,再按揉頭部的率穀穴幾分鐘,太陽穴幾分鐘。每天堅持按揉,是治療頭暈、頭昏、頭脹的穴位。
“面口合穀收”,如果頭疼,可以用合穀穴及列缺穴來處理,拇指按揉列缺、中指按揉合穀穴,兩個穴位一起按揉,適當加點力氣。
很多孩子到了春節,因為衣服穿著不當,容易受寒發熱,如果是低熱那麼家長可以自己處理,怎麼做呢?可以把一塊生薑切兩半,然後擦孩子的脊背,然後擦手心、腳心。看是否能使孩子退燒。或者用菊花煮水給孩子擦身體也可。不管是擦還是洗都不要使孩子再受涼。
另外,春季很多小孩子容易脾胃不適,胃口不好,甚至積食,這時候可以經常給孩子做做捏脊,孩子的臀部有個龜尾穴,從這個穴位的上邊開始,把皮膚捏起來逐漸推著往上走,直到大椎穴。手法不要太重,要輕揉,如果孩子不配合,可從大椎穴往下搓,這時候不需要把皮膚捏起來。
鼻炎更是春天多發作的疾病,除了保暖以外,鼻炎發作時,可用艾條艾灸大椎、鳳池、列缺、肺俞、脾俞、腎俞幾個穴位,鼻塞嚴重加上上星穴、頭臨泣。鼻乾燥可加上上星、合穀,再加上雙手經常按摩腰骶部膀胱經處,使乾燥的鼻腔舒適。平時可經常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睛明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