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霧霾天來襲 教你如何防霾

受訪專家:

中國環境科學院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室研究員 張金良

環保部環評常聘專家庫成員、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彭應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成斌

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主任 宋廣生

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 顧中一

連日來的大範圍霧霾, 讓中國人切實體會到“呼吸之痛”。 2013年, 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發佈了一份報告: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 有7個在中國。 雖然一陣風、一場雨暫時驅散了霧霾, 但當它再度來襲, 你有信心能保護好自己嗎?為此,

《生命時報》發起網路調查, 徵集最困擾讀者的十大問題, 並向權威專家求證, 請他們給出科學指導, 為您打造一份“防霾必備手冊”。

1霧和霾都會讓人視線模糊, 我們該如何分辨呢?

霧是水汽凝結的產物, 主要由水汽組成, 是一種自然現象, 主要對交通影響較大;霾則由包含PM2.5在內的大量顆粒物飄浮在空氣中形成, 對健康危害更大。 霧和霾可通過以下4方面區分:1.能見度範圍。 霧的水準能見度小於1公里, 霾小於10公里。 2.相對濕度。 霧的相對濕度大於90%, 霾小於80%。 3.邊界特徵。 霧的邊界很清晰, 過了“霧區”可能就晴空萬里, 但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邊界。 4.顏色。 霧是乳白色、青白色, 霾則是黃色、橙灰色。 彭應登指出,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

城市會變得越來越密集, 污染物排放基數隨之變大, 我們要做好與霧霾天長期做鬥爭的準備。

2霧霾最傷哪些器官?

霧霾對健康的直接危害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統和心血管方面。 呼吸系統與外界環境接觸最頻繁, 數百種大氣顆粒物能直接進入並黏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葉中, 其中以PM2.5殺傷力最強, 它只有頭髮絲的1/28, 卻能吸附鉛、錳、鎘、銻、鍶、多環芳烴等多種有害物, 深入人體肺泡並沉積, 給呼吸系統乃至全身帶來傷害。 霧霾還會增加空氣中病菌活性, 使其進入人體呼吸系統造成感染。 老慢支、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等常見呼吸道疾病也容易急性發作。 徐成斌認為, 心臟病患者在霧霾天會加重病情。 PM2.5附著多種污染物和病菌進入人體後,

容易引起血栓, 引發心肌梗死、中風等。 另外, 霧霾天氣還容易導致血壓升高, 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報告, 首次指出大氣污染“致癌”, 其實說的就是有毒顆粒物PM2.5。

3霾天出行要做好哪些防護措施?

佩戴口罩。 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孩子, 以及有呼吸系統、心血管疾病的人。

別戴隱形眼鏡。 隱形眼鏡易使眼角膜缺氧, 而在霧霾天氣裡, 因為氣壓低, 會使角膜缺氧加重, 眼幹眼澀不舒服。 空氣中的微小污染物會刺激眼睛, 導致眼部過敏或感染。

帶包濕巾。 對皮膚敏感的人來說, 大氣中的顆粒物吸附的病菌和有害物質, 容易粘在皮膚上, 引起過敏症狀。

外出時, 不妨帶一包濕巾, 隨時清潔。

多喝水。 可以保持呼吸道濕潤。

儘量用鼻子呼吸。 研究發現, 人體吸入顆粒物不同大小, 在體內沉積的部位也各不相同。 大於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 鼻毛可以阻擋95%。

外出回家, 洗臉、漱口、清潔鼻腔。 清潔鼻腔可以用乾淨棉簽蘸水, 反復清洗。

4口罩真能防PM2.5嗎?

“PM2.5顆粒非常小, 穿透性很強, 而市面銷售的口罩材質決定了它們在阻隔微小顆粒物方面, 作用非常有限。 ”彭應登說,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所謂“PM2.5口罩”主要有三類, 一是紗布口罩, 這種材質過濾效率低, 它對PM2.5幾乎沒有阻隔作用。 二是活性炭口罩, 這種口罩增加了一層活性炭, 它是吸附氣體的材料, 可以減除一些異味, 比如腐敗物質發出的臭味等, 但並未明顯增加對顆粒物的防護效果。

三是醫用口罩, 分為醫用一次性口罩和N95口罩, 相比而言, N95口罩的防霾效果更理想, 但它也不能將細小顆粒物完全“拒之門外”, 這是因為城市空氣污染源太多, 人們佩戴時又不能完全保證口罩與臉部貼合, 降低了其實際防護效果。

5什麼情況下必須戴口罩?

張金良指出, PM2.5在空氣中始終存在, 少量的PM2.5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大家也不要過於恐慌, 可參考氣象部門發佈的空氣品質情況選擇什麼時候戴口罩, 在出現霾黃色或橙色預警、PM2.5指數較高的情況下外出時, 應該選擇N95口罩。

彭應登強調, 口罩濾除懸浮顆粒效率越高, 呼吸越費力氣, 長時間佩戴容易出現缺氧、胸悶等情況, 如果要戴N95醫用口罩,

時間不宜過長, 老人、有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應該注意, 一旦感到不舒服, 就要儘快摘下來。 另外, 張金良還提醒, 口罩對空氣的阻隔也很大, 我們呼出的氣體會反復進入呼吸道, 對健康也有影響, 戴半小時就要摘下來換換氣。 為了保證口罩的防護作用, 佩戴時要最大程度地貼緊皮膚, 每兩天換一次。

6最近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的“清肺食物”靠譜嗎?

坊間流傳著不少防霧霾“清肺食譜”, 最常見的是木耳和豬血。 但顧中一提醒, 這些食療偏方都不可靠。 霧霾對人體有害主要是因為部分細微顆粒物會直接進入肺部、甚至入血, 引起肺部和心血管疾病。 但食物吃下去是進入消化道的, 不可能直接把肺裡的有害物質“帶出來”。 木耳是一種食用菌,富含膳食纖維和木耳多糖,其中膳食纖維進入腸道後,能夠吸附膽固醇等,可以降膽固醇,但不能清肺。同理,豬血等各種動物血製品也只能進入消化系統。之所以流傳各種動物血製品能“清肺”,或許是因為動物血富含鐵,易導致黑便,被大家誤認為把肺裡的毒素排出來了。

那麼,飲食對解霧霾到底有沒有幫助?顧中一表示,從霧霾致病機理來看,理論上說霧霾天應多攝入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食物。蛋白質是機體生長及修補受損組織的主要原料,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魚、肉、蛋、奶、大豆都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維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蔬菜水果一般都富含維生素C,比如菠菜、鮮棗、油菜、柳丁、番茄、黃瓜等。維生素A可提高上皮組織(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膚等)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預防霧霾對黏膜造成的損傷。但是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主要是動物肝臟、雞蛋黃等高膽固醇的食物,不宜大量吃。胡蘿蔔素大多數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也具有相同效果。代表食物主要是胡蘿蔔、南瓜、木瓜、芒果、柑橘等橙黃色蔬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深綠葉菜。

7連續幾天都有霧霾,還能不能開窗通風?

“室外空氣再不好,每天也要打開窗戶通風。”彭應登說,室內污染物有很多,廚房油煙、衛生間細菌、人正常呼吸排出的廢氣……密閉空間很容易讓這些污染物累積,對健康影響也很大。因此,即便在霧霾天,室內也要有新鮮空氣來源,每天下午一點到四點大氣擴散條件比較好,污染物濃度比較低,可以選擇在這個時間段,把每個房間的窗戶開個小縫,通風至少1小時,“我們家一年四季24小時窗子都開一個小縫。”彭應登說,住在馬路邊的人要除外,馬路兩邊揚塵、PM2.5相對較高,應該避免長時間開窗,可以選擇用空氣淨化器、加濕器來改善居室環境。

8怎麼降低室內污染?

室內也存在PM2.5,主要來源於煙塵以及室外進入的細微顆粒中。使用高效篩檢程式的空氣淨化裝置可以起到過濾微小顆粒,吸附甲醛、苯、氨氣等有害氣體的作用。宋廣生說,空氣淨化器要根據情況啟動,如果空氣品質很好,沒必要長時間開,應以通風為先。冬季可與加濕器聯用,效果更佳。但要及時清洗集塵極板,更換濾芯。使用空氣淨化器時,儘量不要靠牆壁或傢俱,最好放在房屋中間,或者離開牆壁1米以上的距離;不要放在離人體太近的地方。另外,減少在室內吸煙,擺放一些綠植,做飯時打開抽油煙機等都有助於降低室內空氣污染。

9空氣不好,還能運動嗎?

彭應登說,在污染環境下,人體受傷害程度受暴露時間、活動量大小影響很大。霧霾天遠離馬路,去社區花園、公園做一些舒緩的運動沒有問題,但不要劇烈運動,比如跑步、打羽毛球等,否則會導致肺活量增加,吸入更多污染物,運動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早晚和下午六七點污染比較嚴重,建議不要選擇在這個時間段運動,儘量安排在下午。

10開車出行,都該注意啥?

儘量別開窗,尤其在堵車時,以避免污染物進入車內;如果車內空氣品質不是很差,建議大家在不開窗的條件下將空調設定為內迴圈,它可以有效阻止外部有害氣體進入車內;霧霾天能見度較低,開車時要打開霧燈,千萬不要開遠光燈;不要過急、過快行駛,注意保持車距,勤按喇叭。

木耳是一種食用菌,富含膳食纖維和木耳多糖,其中膳食纖維進入腸道後,能夠吸附膽固醇等,可以降膽固醇,但不能清肺。同理,豬血等各種動物血製品也只能進入消化系統。之所以流傳各種動物血製品能“清肺”,或許是因為動物血富含鐵,易導致黑便,被大家誤認為把肺裡的毒素排出來了。

那麼,飲食對解霧霾到底有沒有幫助?顧中一表示,從霧霾致病機理來看,理論上說霧霾天應多攝入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食物。蛋白質是機體生長及修補受損組織的主要原料,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魚、肉、蛋、奶、大豆都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維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蔬菜水果一般都富含維生素C,比如菠菜、鮮棗、油菜、柳丁、番茄、黃瓜等。維生素A可提高上皮組織(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膚等)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預防霧霾對黏膜造成的損傷。但是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主要是動物肝臟、雞蛋黃等高膽固醇的食物,不宜大量吃。胡蘿蔔素大多數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也具有相同效果。代表食物主要是胡蘿蔔、南瓜、木瓜、芒果、柑橘等橙黃色蔬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深綠葉菜。

7連續幾天都有霧霾,還能不能開窗通風?

“室外空氣再不好,每天也要打開窗戶通風。”彭應登說,室內污染物有很多,廚房油煙、衛生間細菌、人正常呼吸排出的廢氣……密閉空間很容易讓這些污染物累積,對健康影響也很大。因此,即便在霧霾天,室內也要有新鮮空氣來源,每天下午一點到四點大氣擴散條件比較好,污染物濃度比較低,可以選擇在這個時間段,把每個房間的窗戶開個小縫,通風至少1小時,“我們家一年四季24小時窗子都開一個小縫。”彭應登說,住在馬路邊的人要除外,馬路兩邊揚塵、PM2.5相對較高,應該避免長時間開窗,可以選擇用空氣淨化器、加濕器來改善居室環境。

8怎麼降低室內污染?

室內也存在PM2.5,主要來源於煙塵以及室外進入的細微顆粒中。使用高效篩檢程式的空氣淨化裝置可以起到過濾微小顆粒,吸附甲醛、苯、氨氣等有害氣體的作用。宋廣生說,空氣淨化器要根據情況啟動,如果空氣品質很好,沒必要長時間開,應以通風為先。冬季可與加濕器聯用,效果更佳。但要及時清洗集塵極板,更換濾芯。使用空氣淨化器時,儘量不要靠牆壁或傢俱,最好放在房屋中間,或者離開牆壁1米以上的距離;不要放在離人體太近的地方。另外,減少在室內吸煙,擺放一些綠植,做飯時打開抽油煙機等都有助於降低室內空氣污染。

9空氣不好,還能運動嗎?

彭應登說,在污染環境下,人體受傷害程度受暴露時間、活動量大小影響很大。霧霾天遠離馬路,去社區花園、公園做一些舒緩的運動沒有問題,但不要劇烈運動,比如跑步、打羽毛球等,否則會導致肺活量增加,吸入更多污染物,運動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早晚和下午六七點污染比較嚴重,建議不要選擇在這個時間段運動,儘量安排在下午。

10開車出行,都該注意啥?

儘量別開窗,尤其在堵車時,以避免污染物進入車內;如果車內空氣品質不是很差,建議大家在不開窗的條件下將空調設定為內迴圈,它可以有效阻止外部有害氣體進入車內;霧霾天能見度較低,開車時要打開霧燈,千萬不要開遠光燈;不要過急、過快行駛,注意保持車距,勤按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