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腎結石就是力量

“腎結石是力量”, 這是小豬麥兜的名言, 跟麥兜其他名言——比如“大難不死, 必有扣肉”等一樣, 看似荒唐可笑, 但仿佛又有道理。 最近聽我女兒講起她學校裡一樁趣事, 便悟到幾分“腎結石力量說”的道理。

女兒學校裡某位元物理老師, 在講到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時, 拿了幾種不同的溫度計到課堂上給同學們看。 有個男生, 不知是疏忽還是故意, 竟將一支人體用的體溫計插進開水裡, 結果體溫計爆裂, 裡面的水銀噴得一塌糊塗, 也噴到那個男生的身上。 老師一邊勉力收拾, 一邊嚇唬那個男生說, 水銀是劇毒物質,

皮膚沾到了就會滲透到人體裡面, 造成神經中毒, 嚴重的會致命……從此這個男生便添了心事。 他原本調皮搗蛋, 成績一般, 自從懷疑自己汞中毒以後, 可能覺得好日子不多了, 便珍惜起來, 每日用功, 發憤學習, 成績突飛猛進, 竟在中考時出類拔萃, 考入全市數一數二的名校, 成為勵志典範。

他似乎應該感謝那個關於汞中毒的莫須有的擔憂, 給了他平庸的常態一份奇妙的刺激, 就像孟子說的那樣:“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他的潛能就此被喚醒, 令其自新。 或許, 這份來自憂患的刺激, 就是麥兜說的那種“腎結石的力量”。

腎結石一般不會要人的命, 但確實是病, 肯定會痛。 沒有早期症狀的病往往會有可怕的爆發, 後果不堪設想;如果人體失去痛感,

會讓人對各種損害都麻木, 更是一件萬分危險的事。 幾顆小小的、會痛的腎結石, 猶如人生中的痛點、內心裡的隱憂、給予生命的預警, 使人以警醒代替麻木, 於是延醫問藥, 想方設法, 以求消除疼痛和憂慮。

在這個自我關注的過程裡, 人註定要告別慵懶和拖延, 進行積極的忙碌。 要麼肉體, 要麼心靈——總有一樣, 不得不從長期習慣的“舒適區”裡走出來, 在忙碌和思慮中, 去尋找和建立新的舒適感。 生命往往也是在這樣的過程裡一再被激發出新鮮的活力, 甚至獲得更完美的平衡。 那幾顆不會致命卻能致痛的“腎結石”, 幾乎是我們“活著”的必需品。

不僅止於個人的身體和生活, 很多事如果能被發現痛點、戳中痛點,

都不免有積極的意義。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凱利西裝筆挺地坐在自家書房裡, 通過網路視頻連線接受BBC國際新聞直播採訪, 正當他對朴槿惠下臺事件侃侃而談時, 他4歲的女兒忽然舉著棒棒糖推門而入, 直撲老爸身邊, 接著她不滿周歲的弟弟也坐著學步車滑了過來。 然後, 畫面中出現了一位元亞裔女性, 她貓著腰沖進來拉住兩個孩子, 連滾帶爬地離開, 又忙不迭地把門關上。 這溫馨又搞笑的一幕引起千萬網友歡樂的“海笑”, 凱利一家猝不及防地成了“網紅”。 但笑聲中很快出現一個令人尷尬的誤會, 使凱利十分不爽:幾乎所有媒體和網友, 第一眼都把那位亞裔女性當成了凱利家的保姆, 實際上, 她是凱利的妻子、兩個孩子的媽媽。
英國《衛報》就此評論說, 即使在這樣一個無厘頭搞笑的視頻裡, 也埋著西方社會種族歧視的“雷”。 亞裔女性的形象受困於種族認知, 並由此帶來種種歧視和不公, 這是西方社會由來已久的一個痛點。 一個意外走紅的搞笑視頻, 帶來的一個更大的意外, 是讓所有人再次正視根深蒂固地存在於西方社會中的有關種族問題的痼疾。 正是這個令人不悅的誤會, 使一個搞笑視頻超越了純粹搞笑的層次, 而有了更高層面的意義。

如果說世界上有什麼消逝或告別不令人感傷, 只叫人欣悅的話, 象徵著痛點與不適的“腎結石”的消除, 算是一種吧。

扁鵲見蔡桓公, 三述其病, 告之“君有疾”, “在腠理”“在肌膚”“在腸胃”, 桓侯皆不理, 終於暴病而亡,

成為“諱疾忌醫”的典型而被用來警示後人。 但我總覺得蔡桓公略冤, 他得的肯定就是沒什麼早期症狀的大病, 如果有幾顆腎結石讓他痛著, 他可能就不會對扁鵲的警告置之不理了。 (記者 高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