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哪些廚具最健康安全且無毒

1、鋁製品:提高警惕

質輕、結實耐用還不貴, 但鋁製品在烹飪過程中會變形, 烹飪的食物不僅會黏鍋還會附著上異味。 然而, 鋁製品真正致命的要害在於它對骨骼, 尤其是對神經系統有潛在的毒害。 大劑量的攝入, 甚至會引發免疫和呼吸系統紊亂、產生過敏反應, 導致癌症。

儘管資料尚不充分和統一, 但包括衛生健康權威機構在內的各界都已非常警覺。 在法國, 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院在10年前的一項研究中早已證明, 飲用水中鋁元素含量過高(大於100微克/升)會使人罹患癡呆症, 特別是阿爾茨海默氏癡呆症的危險性增高。

建議:減少使用次數;避免使用鋁箔紙質的烤具, 代之以烘焙紙確保安全。

2、不銹鋼製品:經久耐用, 但有時會引起過敏反應

不銹鋼——鐵、鉻、鎳的合金製品, 在穩定狀態下使用是非常堅固、實用且無毒害的。 但如果使用不當, 對人體還是有危害。 對鎳元素過敏的人群不能使用不銹鋼製品。

建議:務必要選用高品質不銹鋼製品(在包裝上標注有“不銹鋼10/18”或“外科用不銹鋼”的是高品質產品, 意味著穩定性能佳且防腐鏽)及三層底的鍋製品。

此類鍋品導熱性能良好, 食物基本不黏附鍋體, 烹飪出的菜肴基本不黏油脂或較少黏連。

3、矽樹脂製品:尚在研究中

這是糕點製作的理想材質, 宜於脫模成型, 但柔軟的質地需要時刻注意不被打翻或讓液體溢漏。

缺點是我們對於它的潛在毒性知之甚少。

瑞士正在對它在極端高溫下的特性進行研究。 目前, 測試結果只局限於175攝氏度以下, 但糕點的烤制通常是會超過200攝氏度的。

我們知道的有兩種材質的矽樹脂模具:一種基於過氧化矽製成, 比如在瑞士是被禁止的(因為它的不穩定性會污染食物);另一種是白金矽樹脂, 相對安全。

建議:一定選擇表明能置於高溫下使用的模具(260~280攝氏度), 並溫和烹飪。

4、塑膠製品:避免過熱

它們輕便、不易碎, 很適合儲存食物, 也越來越普遍地用於微波爐的烹調。 然而, 絕大多數塑膠不能承受高溫。

在長時間處於高溫或溫度驟然升高時, 它們的塑膠分子很容易遊移到食物中,

特別是脂肪類食物(肉類、乳酪等)。

另外, 有些塑膠還含有致癌或產生破壞荷爾蒙分泌的毒素。 而且, 也不要用這類塑膠器皿直接盛放很熱或者很油的食物(油性食品更容易吸附有毒成分)。 塑膠薄膜也需慎用, 它同樣不能接觸過熱的食物。

建議:加熱食物時, 請使用玻璃容器及蓋子。

5、銅器:美麗之下有毒性

靚麗養眼、傳熱性能極佳, 銅質鍋類因此備受青睞。 但它也有缺點, 微量的銅元素會滲透到食物中去。 誠然, 這類微量元素是對於我們健康必不可少的, 但是過量攝入就會適得其反(特別是由於清洗不徹底, 導致殘留物形成“銅銹”)。

建議:必要時再用, 比如做果醬。

6、當心你的不粘鍋!

我們在市場上能購買到的不粘鍋具表面都有一層稱為PFC的氟化合物的塗層(如特福龍Teflon、英威達Stainmaster、思高潔Scotchgard,

等等), 但這種成分越來越多地受到質疑。

幾年前, 美國環保機構的一個專家組就曾判定:依據動物試驗的結果, 這種化合物有致癌性。 在高溫下, 不粘塗層的某一化合成分還會釋放有毒氣體。 因此, 如果長期使用不粘鍋, 要選用高品質的(超市促銷品最好不要選購), 絕對不能空鍋加熱, 也不要將不粘鍋具置於強火高溫下。 鍋底已經破損或過於陳舊的就趁早扔掉吧。

7、泥質:非常安全

它們看似傳統得有些過時。 但原坯燒制的蒸鍋、煎鍋、燉鍋, 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不會產生任何毒素, 不過前提條件是這些鍋未經塗色、上釉等其他工藝的再加工。

建議:只購買塗層有無鉛保證的鍋。

如果從國外購買要多加留意, 因為你無法確保材質的安全性。

8、鑄鐵鍋:幾近完美

堅固耐用, 導熱性絕佳, 鑄鐵製造的平底鍋(鐵和碳的合成材料)抗高溫能力強, 可以用於煎炸。

建議:每次使用過後, 用油沁布塊擦拭鍋底, 這樣食物就不會黏鍋了。

9、玻璃:安全但易碎

耐熱玻璃器皿非常實用、價格適中且無毒害。 但是這類材質的器具易碎而且不容易清潔。

建議:選擇無塗色無圖案的透明玻璃用品。

10、木制:易於清洗

勺、鏟、案板等等通常用木料製成。 缺點是殘存食物滋生的微生物會構成衛生隱患。

建議:用粗鹽祛除殘留食物, 並定期用白醋清洗器具。 充分洗淨並在通風處晾乾。 從生態環保角度及使用壽命來說, 竹質案板更能經受切砍和水分的考驗,

而大理石或玻璃板面, 非常衛生, 但厚重且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