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春季進補吃棗三大禁忌

文章導讀

進補吃棗很好, 但網上也流傳著一些吃棗的禁忌, 這些禁忌裡有的有些道理, 有的則十分難以站得住腳, 這裡為大家解讀關於吃棗的4個大誤會。

誤會1:大棗補血效果好

文章導讀

首先要說明, 貧血患者吃大棗是有好處的, 就像吃蘋果或葡萄等其他水果一樣。 但是, 如果你指望大棗發揮特別的補血作用, 甚至治療缺鐵性貧血, 就像豬肝或肉類那樣, 則是錯誤的。

大棗(鮮)的鐵含量在水果當中算是比較多的,

為1.2毫克/100克。 但是, 像其他植物性食物一樣, 大棗中的鐵吸收率極低, 不能被人體很好地利用。

大棗(鮮)中維生素C(VC)含量是水果中的佼佼者, 為243毫克/100克。 而VC能促進鐵吸收, 有助於防治缺鐵性貧血。 不過, 正如上面已討論過的, 大棗(鮮)常常不能多吃, 吃那麼十粒八粒的大棗, 對補血而言, 純屬隔靴搔癢。

文章導讀

誤會2:大棗不能和胡蘿蔔一起吃

支持這種說法的理由是, 大棗(鮮)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VC), 而胡蘿蔔含有能破壞VC的氧化酶, 所以兩者相遇就降低了大棗的營養價值。 前兩句是對的, 大棗有VC, 胡蘿蔔有氧化酶, 但最後一句結論是錯的。 胡蘿蔔中的氧化酶破壞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連胡蘿蔔本身含有的VC都破壞不完, 怎麼會去破壞其他食物中的VC呢?

文章導讀

因此, 如果真的那麼在乎VC被破壞的話, “最佳的”策略只能是不要吃胡蘿蔔。 可這也有問題, 因為除了胡蘿蔔, 黃瓜等蔬菜也含有破壞VC的氧化酶, 那就連黃瓜等也一並不吃了?可還是不行, 其他食物雖然沒有破壞VC的氧化酶, 但也會有其他缺點, 比如雞蛋有膽固醇, 肉類和牛奶有飽和脂肪…, 都一併不要吃了?活活餓死吧。

至於大棗不能與海鮮一起吃, 大棗與大蔥不能一起吃……之類的立足於食物相克的胡言亂語, 更加不值一駁。

文章導讀

誤會3:大棗不宜多吃

大棗是進補食物

眾所周知, 大棗(鮮棗)不好消化。 這是因為, 大棗不但水分含量低, 僅為67%(其他常見水果多為80%~90%), 而且膳食纖維含量高, 為1.9%, 明顯高於其他常見水果(比如葡萄平均為0.4%、蘋果平均為1.2%)。 膳食纖維(尤其是不可溶的纖維素)在胃和小腸中不能被消化,

一次攝入量大時會造成胃腸不適。 大棗中的膳食纖維主要集中在皮中, 大棗的果肉是脆的, 但棗皮是非常薄而硬的。 咀嚼時很難徹底搗碎。

文章導讀

你可以試驗一下:把大棗(鮮棗)咀嚼後, 不要下嚥, 吐出來觀察一下, 你會發現其中混有大小不一的棗皮碎片, 它們與果肉分離,形狀不一,質地硬,邊緣鋒利。可以想像,吞入胃中之後,如果你的胃黏膜剛好有炎症或潰瘍,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會造成疼痛或不適。

文章導讀

當然,如果你的胃是健康的,並沒有什麼炎症、潰瘍或傷口,那麼你對大棗的耐受能力就強一些。當然,即使如此,大棗(鮮)吃得過多,也會造成胃部不適。這就是主張大棗不要多吃的原因。不過,就算沒有明顯的胃炎或潰瘍,不同的人胃黏膜的厚度以及對某些刺激性物質的耐受力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吃多少大棗合適(是吃5粒還是吃35粒?)完全是因人而異的,並沒有一個確切的限量。那麼,給一個大致的量總是可以的吧?

其實,給出大致的限量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吃大棗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確定,吃一吃就知道多少大棗是合適的了。

它們與果肉分離,形狀不一,質地硬,邊緣鋒利。可以想像,吞入胃中之後,如果你的胃黏膜剛好有炎症或潰瘍,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會造成疼痛或不適。

文章導讀

當然,如果你的胃是健康的,並沒有什麼炎症、潰瘍或傷口,那麼你對大棗的耐受能力就強一些。當然,即使如此,大棗(鮮)吃得過多,也會造成胃部不適。這就是主張大棗不要多吃的原因。不過,就算沒有明顯的胃炎或潰瘍,不同的人胃黏膜的厚度以及對某些刺激性物質的耐受力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吃多少大棗合適(是吃5粒還是吃35粒?)完全是因人而異的,並沒有一個確切的限量。那麼,給一個大致的量總是可以的吧?

其實,給出大致的限量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吃大棗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確定,吃一吃就知道多少大棗是合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