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養生按摩小腸經 補氣養血身體自然好

清心除煩之要經

有人說, 腦才是思維的中樞, 心不過是個“血泵”, 與情志有什麼關係呢­其實, 一個人心臟跳動的緩急強弱, 也就是心臟自身的節奏韻律, 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變化。 改變了心臟跳動的節律, 也就改變了人的心理狀態。 曾有報導說, 有個性格溫和的人, 移植了心臟以後, 性格完全改變, 變成了一個性情暴躁的人。 美國醫學家阿拉特拉斯博士也曾說:“心臟實際上是一種具有思維能力的智慧臟器。 ”

心臟到底有沒有思維、情志、意念等精神方面的功能­自古以來, 科學家們一直爭論不已, 我們可以暫且不去管它。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 “有效就是硬道理”。 當我們運用古人“心主神明”的思想, 在自己的“手少陰心經”上嘗試按摩一番之後, 便會真切地體會到, 這條經對調節我們的情志有巨大的作用。 《靈樞­口問》上說:“心者, 五臟六腑之太主也……悲哀憂愁則心動, 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內經》上也說:“(心)主明則下安, 以此養生則壽,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使道閉塞而不通, 形乃大傷。 ”這些金玉良言都是在告訴我們, 養生必須養心, 如果心神昏亂, 卻想身體健康, 根本是不可能的。

也許您會問了, 養心又談何容易呢­《內經》上說:“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這話雖然是至理名言, 卻不好操作。 於是《內經》上又說了些具體的養心之法:“美其食,

任其服, 樂其俗。 ”不管是粗茶淡飯還是海味山珍, 都吃得津津有味;不管是名牌西服, 還是廉價布衣, 都穿得落落大方;不管是陽春白雪, 還是下里巴人(兩首古曲), 都聽得聲聲悅耳。 還有“以恬愉為務, 以自得為功”, 也就是說, 以讓“身心保持愉快”為生活的第一要務, 以“讓精神感到滿足”為事業的最大成功。 如果您能按此心法來養心, 何愁萬病不祛, 清福不來­

俗話說:“藥能醫假病, 酒不解真愁”, 真正的病根在心, 豈是藥力所能及­但藥能減輕病痛, 正如酒可令人昏眠, 在我們尚未“明心見性”之前, 還將是我們的夥伴。

而按摩心經, 就是最好的藥, 就是最純的酒。 沿著心經的走向, 可以找到以下要穴:極泉穴在腋窩中, 點按可使心率正常,

又治勞損性肩周炎;少海穴在肘紋內, 撥動可治耳鳴手顫及精神障礙;神門穴在掌紋邊, 點掐可促進消化, 幫助睡眠, 預防老年癡呆;少府穴在感情線, 可瀉熱止癢, 清心除煩, 通利小便。 此外還有4種常用調心的中成藥——柏子養心丸、天王補心丹、牛黃清心丸和人參生脈飲,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症狀, 參選而用。 以下順口溜也可以助您一臂之力:心慌氣短食不下, 可服柏子養心丸。 口燥盜汗大便幹, 快用天王補心丹。 夜晚難眠心煩熱, 牛黃清心神自安。 常服人參生脈飲, 氣陰同補功效全。

化生氣血的小腸經

《內經­靈蘭秘典論》上說:“小腸者,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受盛”“化物”是指小腸能夠將胃輸送來的食物, 進行加工, 分清泌濁,

清者化生成氣血津液, 給全身供應營養, 中醫叫“運化精微”;濁者通過大腸、膀胱以二便的形式排出, 中醫叫“排泄糟粕”。

小腸的這種功能決定了小腸經的治療範圍。 《靈樞­經脈篇》說, 小腸經是“主液所生病者”。 “液”包括月經、乳汁、白帶、精液以及現代醫學所稱的腺液, 如胃液、胰腺、前列腺和滑膜分泌的滑液等, 所以凡與“液”有關的疾病, 都可以先從小腸經來尋找解決辦法。

前兩天, 同事小張問我, “馬老師, 我今天不知為什麼, 左臂總是沒有一點力氣。 ”小張是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子, 身體一向不錯。 我捏了一下她的胳膊上的小腸經循行的位置, 她就說此處又酸又痛。 我說:“你是不是來例假了­”她說:“是呀, 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我說:“沒事, 吃點小棗,

補補血, 就會好了。 ”例假來時, 氣血多供于下焦, 給小腸經的供血就略顯不足了, 所以胳膊就會覺得酸軟無力, 吃點小棗補一補, 自然就沒事了。 小腸經與體液(月經)的關係, 從這個事例可見一斑。

另外, 小腸經還是調控產婦乳汁分泌的重要經絡。 如果產後乳汁不下或量少清稀, 通常是小腸經的經絡堵塞不通, 我們在培補氣血的同時(如吃豬蹄和鯽魚湯), 刺激小腸經的相關穴位也可促進乳汁分泌。 下面就找幾個小腸經的常用穴位說一說。

小腸經從小指旁的少澤穴起始, 沿著胳膊外側循肩膀一直向上到頭部, 直到耳朵旁的聽宮穴, 左右各19個穴位。 其中有7個穴在肩膀上, 自己按不到, 暫時可忽略不計, 您只要記住它們的循經路線就可以了,

以後為親人、朋友刮痧按摩的時候會有用。 咱們現在要記住的是那些容易找到又確實有效的穴位。

先說“後溪穴”。 它的功能很強大, 按摩又極為方便, 位置在手掌感情線小指側盡頭處, 可握拳取穴。 後溪穴為小腸經的“俞木穴”, 俞主“體重節痛”, 因此此穴可治腰膝痛、肩膀痛、落枕。 又因後溪是八脈交匯穴, 通督脈, 督脈入腦, 所以又治後頭痛、頸椎病和神志病。 此穴還有個特殊的功效, 就是可以治療麥粒腫, 但最好用艾灸的方法, 可做成麥粒大的艾柱, 用凡士林粘在後溪穴點燃, 通常連灸三柱就會有效, 病在左取右後溪, 病在右取左後溪。 灸後一天, 麥粒腫通常可自行消退。 再獻給我們的父母一個長壽大穴——“養老穴”, 聽這個穴名,就可以猜到它的用途。此穴對許多老年病有很好的療效,可治療眼花目暗,眼瞼下垂,聽力減退,肩酸背痛,起坐艱難,腳步沉重,此外還有降血壓的功效。此穴在手腕上(小指一側)。取穴有一個竅門,先掌心向下,用另一手食指按住腕上尺骨小頭最高點,然後再將掌心面向自己胸口,另一手食指本來按在骨頭上,這一轉掌,發現食指已經按在了骨縫中了,這個穴正在骨縫中。

聽這個穴名,就可以猜到它的用途。此穴對許多老年病有很好的療效,可治療眼花目暗,眼瞼下垂,聽力減退,肩酸背痛,起坐艱難,腳步沉重,此外還有降血壓的功效。此穴在手腕上(小指一側)。取穴有一個竅門,先掌心向下,用另一手食指按住腕上尺骨小頭最高點,然後再將掌心面向自己胸口,另一手食指本來按在骨頭上,這一轉掌,發現食指已經按在了骨縫中了,這個穴正在骨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