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龜膠:滋陰潛陽 補氣養血

龜膠具有滋陰、補血, 止血的功效, 用於主治陰虛血虧、勞熱骨蒸、吐血、衄血、煩熱驚悸、腎虛腰痛、腳膝痿弱、崩漏、帶下等症狀。 。

藥用

採收: 宰殺時收集。

加工: 甲殼煎熬而成膠塊。

藥性: 平

龜膠具有滋陰、補血, 止血的功效, 用於主治陰虛血虧

藥味: 甘、鹹

歸經: 歸心經

毒性: 無

禁忌: 胃有寒濕者禁服。

用法用量: 內服:烊化, 5~15g。

禁忌: 胃有寒濕者禁服。

藥材性狀

為四方形的扁塊, 長約2.6cm, 寬約2.5cm, 厚約0.8cm, 褐色略帶微綠,

上面有老黃色略帶豬鬃紋之“油頭”, 對光視之, 透明, 潔淨如琥珀。 質堅硬。 以鬆脆、透明者為佳。

烏龜, 寬8.5釐米, 高5.5釐米。 頭形略方, 頭部光滑, 後端具小鱗, 鼓膜明顯

形態描述編輯:體呈扁圓形, 腹背均有堅硬的甲, 甲長約12釐米

烏龜, 寬8.5釐米, 高5.5釐米。 頭形略方, 頭部光滑,

後端具小鱗, 鼓膜明顯。 吻端尖圓, 頜無齒而形成角質喙;頸能伸縮。 甲由真皮形成的骨板組成, 骨板外被鱗甲, 亦稱角板;背面鱗甲棕褐色, 頂鱗甲後端寬於前端;中央為5枚脊鱗甲, 兩側各有4枚肋鱗甲, 緣鱗甲每側11枚, 肛鱗甲2枚。

甲由真皮形成的骨板組成,

骨板外被鱗甲, 亦稱角板

腹面鱗甲12枚, 淡黃色。 背腹鱗甲在體側相連。 尾短而尖細。 四肢較扁平, 指、趾間具蹼, 後肢第5趾無爪, 餘皆有爪。

生態環境

多群居, 常棲息在川澤湖池中, 肉食性, 常以蠕蟲及小魚等

龜膠為食。 生活力很強, 數月斷食, 可以不死。 分佈河北、河南、江蘇、山東、安徽、廣東、廣西、湖北、四川、雲南、陝西等地。

藥材飲片

龜甲膠具有養血、止血之效, 且滋陰作用更強

飲片名: 龜甲膠

烏龜炮製方法: 取漂泡後龜甲塊, 分次水煎, 過濾, 合併濾液(或加入明礬細粉少許), 靜置, 濾取膠液, 用文火濃縮(或加黃酒適量)至稠膏狀, 冷凝, 切塊, 陰乾。

飲片性狀: 為長方形或方形的扁塊, 深褐色。 質硬而脆, 斷面光亮, 對光照視, 透明。 氣微腥, 味淡。

炮製作用: 龜甲膠具有養血、止血之效, 且滋陰作用更強。

健胸茶

功效:中藥裡鹿膠和龜膠的味道並不好, 但卻是豐胸的好東西喲

用料:鹿膠、龜膠、紅糖、水

中藥裡鹿膠和龜膠的味道並不好, 但卻是豐胸的好東西喲

做法:

1、將少許鹿膠、龜膠及一杯水一起熬大約20分鐘。

2、最後放入紅糖並均勻攪拌即可。

龜膠是馳名中外的滋補藥品, 它是用烏龜殼熬製成的。 其熬制方法如下。

1.龜殼處理。

取龜板置於水池或缸內, 放在陽光充足處, 加足清水浸泡。 浸泡時不再換水, 水量以保持水面淹沒龜板為准, 加蓋並用黏泥封嚴, 浸泡4~5周, 至盤肉腐爛、皮板分離後放掉穢水,再加入清水攪拌沖洗,漂洗除掉黑皮。

取龜板置於水池或缸內,放在陽光充足處,加足清水浸泡。浸泡時不再換水

將漂洗過的龜板再用清水浸泡1~2個月,取出攤置於陽光下曝曬,每日翻動3~4次,任夜間露水或雨水淋洗。待幹備用。

2.煎取膠汁。

熬取膠汁,一般在“立冬”前後開始。取泡淨龜板,用溫水洗淨,裝入竹簍,置於鍋內,放入清水,加熱煎煮,水量以淹沒龜板為度,水蒸發減少時,可適量加入沸水補充。煎至24小時,將第一次煎汁取出,鍋內加入沸水再煎,如此煎煮3次,待殘渣取出輕敲即碎時將汁瀝盡去渣

熬取膠汁,一般在“立冬”前後開始

將每次所取煎汁,在細篩上鋪絲綿一層過濾,將3次濾液合併入缸,另取明礬細粉少許,撒入攪勻,靜置澄清。

3.濃縮收膠。

取上層清汁入鍋內加熱熬煉,至汁轉濃成水膠狀時(約含水分50%)改用微火熬煮,並用膠鏟深入鍋底不停地攪動,防止鍋底焦化或膠溢出;另取冰糖250克溶化,過濾倒入。待水分蒸發,膠色逐漸轉黃時,另取黃酒50毫升,溫熱倒入。再減少火力微煉,膠汁即可發起,使熱氣散發,膠汁逐漸變成黃褐色。

取上層清汁入鍋內加熱熬煉,至汁轉濃成水膠狀時改用微火熬煮

這時用膠鏟挑起少許膠汁檢驗,至膠汁出現凝結時立即停止加熱,並用銅勺不停地攪動,使其熱度下降,即可出膠。

至盤肉腐爛、皮板分離後放掉穢水,再加入清水攪拌沖洗,漂洗除掉黑皮。

取龜板置於水池或缸內,放在陽光充足處,加足清水浸泡。浸泡時不再換水

將漂洗過的龜板再用清水浸泡1~2個月,取出攤置於陽光下曝曬,每日翻動3~4次,任夜間露水或雨水淋洗。待幹備用。

2.煎取膠汁。

熬取膠汁,一般在“立冬”前後開始。取泡淨龜板,用溫水洗淨,裝入竹簍,置於鍋內,放入清水,加熱煎煮,水量以淹沒龜板為度,水蒸發減少時,可適量加入沸水補充。煎至24小時,將第一次煎汁取出,鍋內加入沸水再煎,如此煎煮3次,待殘渣取出輕敲即碎時將汁瀝盡去渣

熬取膠汁,一般在“立冬”前後開始

將每次所取煎汁,在細篩上鋪絲綿一層過濾,將3次濾液合併入缸,另取明礬細粉少許,撒入攪勻,靜置澄清。

3.濃縮收膠。

取上層清汁入鍋內加熱熬煉,至汁轉濃成水膠狀時(約含水分50%)改用微火熬煮,並用膠鏟深入鍋底不停地攪動,防止鍋底焦化或膠溢出;另取冰糖250克溶化,過濾倒入。待水分蒸發,膠色逐漸轉黃時,另取黃酒50毫升,溫熱倒入。再減少火力微煉,膠汁即可發起,使熱氣散發,膠汁逐漸變成黃褐色。

取上層清汁入鍋內加熱熬煉,至汁轉濃成水膠狀時改用微火熬煮

這時用膠鏟挑起少許膠汁檢驗,至膠汁出現凝結時立即停止加熱,並用銅勺不停地攪動,使其熱度下降,即可出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