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把鬧鐘設置成大自然的聲音更健康

一日之計在於晨, 如果早上起來養成幾個好習慣, 就能保持一天的好心情, 進而保持健康和一天的精神。

1.把鬧鐘設置成大自然的聲音。

古時候, 人們沒有鬧鐘, 但一聽到雞鳴鳥叫就知道該起床了。 現在不少人害怕自己起不來, 習慣將鬧鐘設成勁爆的音樂, 從這種吵鬧的鬧鈴中突然驚醒的感覺, 帶來的往往是煩躁的心情。 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督導王國榮指出, 好的音樂能放鬆情緒, 比如流水聲、鳥兒輕柔的叫聲等, 都能讓人身臨其境, 使緊張情緒得以緩解。 所以不妨先將鬧鐘設置為大自然的聲音, 讓自己從放鬆的狀態中醒來。

2.醒後搓搓臉。

早上醒來後不要急於起身, 可以先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部, 然後再搓搓臉。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病中心李躍華教授表示, 搓臉可以增加面部血液迴圈, 讓你一下精神起來。

3.養成排便生物鐘。

腸道是人體的“下水道”,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殘渣從這裡被排出體外。 如果腸道堵塞, 大便長期滯留, 很容易使各種毒素被腸道反復吸收, 影響健康。 所以, “一定要養成每天固定排便的習慣。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吳明珠表示, 在起床或早餐後, 固定時間到廁所裡去蹲一蹲, 能讓身體養成定點排便的習慣, 即使沒有便意也可以試試, 形成的自己排便生物鐘。

4.在穿衣鏡前擺個自信的姿勢。

每天早上專門挑出10分鐘時間來打扮自己, 嘗試不同的顏色和搭配, 然後在鏡子前擺個自信的姿勢, 迎接新的一天。 美國心理學家布裡斯托表示, 照鏡子讓人充滿信心, 擁有好心情。 首先, 筆直地站在鏡子前, 對自己微笑, 看到自己積極樂觀的形象。

然後, 想幾件開心的事情, 體會與心靈對話的美好感覺。 接下來, 深呼吸三四次, 讓這種感覺傳遞到全身, 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決心。

5.喝一杯“起床水”。

早上第一杯水, 能補充水分、預防便秘、調節腸胃、使大腦清醒, 對維護人體健康作用顯著。 美國“維琪百科”網站刊文指出, 各種水其實有不同功效。 新鮮白開水能使血液迅速得到稀釋, 促進血液迴圈, 讓人快速清醒;蜂蜜水適合中年女性, 能預防骨質疏鬆, 改善疲勞;便秘的人可以喝點淡鹽水;牛奶不要空腹喝;碳酸飲料最好別喝。 晨起第一杯水要空腹、小口喝。

6.早餐要吃熱的。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蔣卓勤教授表示, 一份營養早餐應該包括四類食物:穀類(饅頭、麵包、玉米等);肉蛋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奶類(補鈣);蔬菜水果類。 若每天能將上述食物作為早餐, 才能保證營養均衡。 另外, 每天早上還應該留有15—20分鐘坐在餐桌前吃飯的時間, 不要邊走邊吃, 或買點餅乾等零食當早點, 這樣容易營養不良。

7.看一會兒電視。

在吃早飯或喝水的間隙, 不妨拿起當天的報紙, 流覽一下新聞, 或看看電視, 它能讓你得到最新消息, 收穫喜歡閱讀的內容, 從中獲得好心情。 如果需要長時間乘坐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 也可以帶上一份報紙, 在保持平衡的狀態下讀一讀, 為當天的工作增加一些談資。

8.早起做點家務活。

早起做家務?聽起來好像有些奇怪。 但在倫敦盧漢普頓大學的英國心理社會學會議上, 研究者喬爾·胡貝爾表示, 那些早上7點起床健身、做家務或工作的人, 通常會比晚起的人工作更突出, 而且得抑鬱、心理壓力變大和肥胖的幾率也更低。 “早起的人更健康更快樂, 同時身體指標也更健康。 ”對那些來不及抽出大段時間做晨練的人來說,

做點家務不僅能讓家裡更整潔, 還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去陽臺上澆澆花、掃掃地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9.上班路上欣賞花草。

低頭趕路, 往往會錯過身邊最美的風景, 而那些早起就直奔辦公室的人, 即使將電腦螢幕設置為風景畫, 也難以達到舒緩心情的目的。 發表在美國《環境心理學雜誌》一項科學研究指出, 無論多麼詩情畫意的風景, 製成照片或藝術品後, 都不能幫助人們舒緩心情。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彼得·卡恩指出, 人類正在逐漸失去與大自然的聯繫, 所以, 出門後, 一定不要忽視周圍的一草一木, 那些大自然的“使者”會給你帶來整日的好心情。

10.上班後跟同事聊聊天。

早晨上班後, 可以利用幾分鐘的時間, 和關係好的同事說說話。交談一下彼此空閒時的生活狀態,也可以聊一聊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或者不開心的事情。良好的交談有助於緩解即將面對工作的緊張情緒。

和關係好的同事說說話。交談一下彼此空閒時的生活狀態,也可以聊一聊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或者不開心的事情。良好的交談有助於緩解即將面對工作的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