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壞膽固醇 七成人體自己造

降血脂不能光靠節食, 還得接受規範的藥物治療

近年來, 中年人猝死的事件頻頻見諸報端, 人們在扼腕歎息的同時不禁問:是什麼讓他們在生命最燦爛的時刻轉身走向天堂?原來, 膽固醇升高竟然是這些不幸事件背後低調隱忍的“兇手”。 這些年,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高血壓、糖尿病, 但對高血脂卻知之甚少。 很多人看著自己直線上升的血脂指標“嘿嘿”一笑:該減肥了。 殊不知, 減肥和節食並不能真正把血脂降下來, 原因是超過七成的“壞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身合成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提醒,

高血脂一旦確診就要接受長期規範的治療, 不同危險因素人群要設立不同的降脂目標, 並且還要定期檢測, 這樣才能降低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

冠心病死亡

77%歸因於“壞膽固醇”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報告資料顯示:每年我國約有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病, 占總死亡原因的41%, 居各種疾病之首。 而膽固醇升高就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的罪魁禍首。 膽固醇是血液中一種類似脂肪的物質, 主要分為高密度膽固醇(HDL)和低密度膽固醇(LDL)兩種。 “壞膽固醇”危害極大。 胡大一介紹: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增多時, 會使血液變稠, 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塊, 逐漸堵塞血管, 使血流變慢, 引發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 更危險的是, 不穩定的斑塊破裂或脫落,

會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 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腦中風, 危及生命。 有研究顯示, 冠心病死亡中77%歸因於膽固醇水準的增高, 這一比例遠遠高於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其他危險因素。

高危人群

每3~6個月測一次血脂

然而, 人體由上億血管組成, 怎麼才能控制住血管裡的膽固醇?

胡大一介紹, 首先, 要積極檢查膽固醇。 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後女性, 每年進行血脂檢測。 20歲以上成年人, 至少每5年測量1次空腹血脂。 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 應每3~6個月測量1次血脂。

其次, 要根據心血管疾病風險水準, 確定膽固醇治療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程度也不相同。 國際上普遍用“赤橙黃綠”來標示血管健康程度:紅色表示極高危;橙色表示高危;黃色表示中危;綠色表示低危。

赤橙黃綠, 分別代表了未來10年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程度, 警示我們關注膽固醇從現在開始, 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其中極高危患者, 應將“壞膽固醇”LDL-C目標值控制在<2.07mmol/L(80mg/dL);高危人群, 應將LDL-C目標值控制在<2.59mmol/L(100mg/dL);中危人群則應將LDL-C目標值控制在<3.37mmol/L(130mg/dL);低危人群的LDL-C目標值可控制在<4.14mmol/L(160mg/dL)。

治療:

血脂高了, 減肥不夠還得吃藥

不少在體檢中發現血脂高了的人, 第一反應就是:今晚回家少吃點。 但原來這遠遠不夠。 因為約有70%的“壞膽固醇”不是來自於食物, 而是人體自身合成的, 而且這種合成是不斷進行的。

對此, 胡大一指出:國內外的血脂防治指南均提出降低“壞膽固醇”是首要的治療目標。

據瞭解, 他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上用於降低“壞膽固醇”的首選藥物, 其主要作用是能夠減少主要血管事件, 如死亡、心梗和中風。 遺憾的是, 中國他汀類藥物的使用率很低, 僅有1.7%。 除了使用率低, 還有很多患者沒有堅持長期用藥。 對此,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專家紀立農教授也特別指出:“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 尤其是膽固醇的控制需要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 一旦停藥, 治療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