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老人腎臟脆弱傷不起 謹慎用藥讓損害再小些

“目前很多藥物可能損害腎臟, 而老年人的腎臟更容易受到藥物的傷害。 ”在第九個世界腎臟病日, 圍繞“防治老年慢性腎臟病”的主題, 有關專家表示, 患者用藥前應檢查腎功能和尿液;盡可能選擇毒性小的同類藥物;根據自身腎功能調整藥物劑量;如果病情許可, 用藥期間應多飲水, 並嚴密觀察腎功能指標。 老人用藥應根據自身腎功能調整藥物劑量。

腎臟病發病隱匿易忽視

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威脅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其患病率甚至高於某些常見癌症。

西京醫院腎臟內科副主任張鵬說, 慢性腎病的發病特徵比較隱匿, 容易被忽視, 很多人對於慢性腎炎的症狀並不瞭解, 甚至出現慢性腎炎的症狀都不知道, 很容易將這些症狀當做其它疾病, 沒有關注到腎臟上來, 耽誤了治療的時間。

“如果連續3個月以上出現腰痛、水腫、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蛋白尿、血尿等尿檢異常, 血壓突然增高等情況都要引起注意。 ”張鵬提醒, 這些症狀表現非常不明顯, 人們很容易聯想到自己只是患上腎炎這種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 只要定期體檢, 比如一年至少做兩次尿檢, 並在出現明顯不適時及時就診, 就可以避免把小病拖成大病。

老年人腎臟更易受傷害

隨著年齡增長, 老年人的腎臟會自然衰老,

腎臟容易受到傷害。 張鵬說, 老年人的腎臟一旦受損, 腎功能常難以恢復, 容易發展到尿毒癥, 並且會使原有的疾病尤其心血管病病情加重, 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其中, 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腎澱粉樣變性等都是老年人常見的腎小球疾病。 但只要通過適當治療, 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是可以延緩腎功能減退的, 關鍵在於早期瞭解患者存在的慢性腎臟病風險, 及時控制血壓、糾正代謝紊亂如酸中毒、貧血和高磷血症等, 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如有必要及時建立透析通路等。

因此, 老人們應學會保護好自己的腎臟, 預防或減少腎臟病的發生。 西京醫院腎臟內科全體專家建議,

在定期全面體檢和積極治療慢性病的基礎上, 加強對於藥物使用的注意, 很多藥物可損害腎臟, 老年人的腎臟更容易受到藥物的傷害。 患者用藥前應檢查腎功能和尿液;盡可能選擇毒性小的同類藥物;根據自身腎功能調整藥物劑量;如果病情許可, 用藥期間應多飲水, 並嚴密觀察腎功能指標。 老年人切記不要亂用藥物, 不要聽信“中藥無毒”, 更不能亂吃“民間偏方、土方”。

專家特別強調, 近年來由於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療越來越普遍, 造影劑造成的腎病發生率也有增加趨勢。

透析成為常態治療方式

目前, 老年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常態治療方式, 已逐漸從保守治療轉變為透析治療, 醫學界也普遍認為如果其他條件合適,

僅僅是高齡並不能排除腎移植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 只要條件合適, 老年腎功能衰竭患者是可以選擇透析或腎移植等腎臟替代治療的。 西京醫院泌尿外科張更醫師稱, 僅西京醫院泌尿外科有1000多位腎衰竭患者正在等待腎移植, 其中能等到合適腎源的每年也僅有百餘人, 在等待腎移植的過程中, 腎病患者只能通過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療。

目前, 有不少人對透析治療方法有疑問, 認為會產生依賴性, 不宜過早進行透析。 專家指出,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開始透析治療的時間越晚, 越不利於保護患者殘餘腎功能。 患上慢性腎衰患者的腎臟功能雖然僅有正常情況的10%左右, 但其殘餘腎功能仍有能力説明患者排出部分水分及毒素,

而且本身有殘餘腎功能的患者在後期的透析治療中情況往往更理想。 相反, 開始透析治療時間越晚, 毒素在體記憶體留時間越長, 對身體各臟器損傷越大, 併發症也愈加明顯。 文/圖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