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布飲療法”可以解決失眠?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 壓力不斷增大, 不少上班族和學生族都有這樣一種狀況:白天睡不醒, 晚上睡不著。 而最近微博上面則稱這是“條件性失眠”, 對此, 心理學上的“布飲療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究竟, “布飲療法”能否成為“條件性失眠”患者的福音呢?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探究竟吧。

“布飲療法”并不靠譜

“布飲療法”:非常困再上床。 床只能睡覺, 不能看書、玩手機、看電視或吃東西。 不能入睡請起床到另一個房間去。 重復步驟3, 哪怕整晚重復。 調好鬧鐘, 準時起床。 白天勿小睡。

不過, “條件性失眠”并不是科學術語。

在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 “白天睡不醒”可能是“嗜睡障礙”, “晚上睡不著”可能是“入睡障礙”, “白天睡不醒而且晚上睡不著”可能是“晝夜節律睡眠覺醒障礙”。 六條“布飲療法”里, 一、三、四條也不太靠譜。

準確地說, 失眠其實是一種癥狀。 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失眠, 導致“白天睡不醒, 晚上睡不著”。 如果你有睡眠問題, 最好看個失眠門診找出病因——有些睡眠障礙甚至是器質性的。 解決掉真正的病因后, 失眠這個癥狀才可能消失。 真正找不出原因的“原發性失眠癥”非常罕見, 只占所有病例的不到10%。

事實上, 出現白天不醒, 晚上不睡的一個原因, 是我們的壞習慣作祟, 導致我們的睡眠時區出現問題。 這些人一切正常, 但問題就在于混亂的作息習慣以及缺乏運動,

如果還遵循“布飲療法”的第一條——“非常困再上床”, 那就更可能出問題了。

我們人體有內在生理時鐘, 正常狀況下, 我們會“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白天精神晚上困倦。 問題是, 這個內置的生理時鐘是“近日節律”, 它并不是24小時, 而是略長于此, 有人可能是24小時10分鐘, 有人可能是將近25小時。 如果你打算“等困了再睡”, 你可能就會昨天睡得比前天晚點兒, 今天比昨天又睡得晚點兒……哪怕每天只比之前晚10分鐘, 一個月就足以讓你從11點入睡變成凌晨4點入睡, 進入“白天睡不醒, 晚上睡不著”的狀態。

調整作息更易入眠

不想繼續“每天晚睡一點點”的人, 可以先試試如下辦法:

1、增加體育鍛煉, 但不要在臨睡前激烈運動。

2、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少喝酒。

3、盡可能定時上床。 即使前一晚沒睡好也盡量定時起床。

4、每天差不多時候就開始注意不要過度興奮, 晚餐不要吃太撐, 也不要完全不吃晚餐。 剛上床時沒那么困也沒關系, 不要為“我是不是失眠”而焦慮——越是焦慮越會睡不著。

5、改善睡眠環境, 注意床的軟硬, 房間溫度、照明和噪音等因素, 也不要在床上做別的事情——“床只能睡覺, 不能看書、玩手機、看電視或吃東西”這條辦法此時倒是適用。

6、要增加睡意, 可以試著冥想或者給自己一些“我已經很累很困了”的暗示。 平常就尋找能幫助自己入睡的活動, 如洗熱水澡一類。

7、不要午睡, 也不要白天補覺。

如果以上辦法都不能解決問題。 連續一個月以上睡眠不好,

自己感覺疲倦不堪、焦慮痛苦, 工作生活也因睡眠問題受到影響, 很可能是有其他疾病引起了包括“晝夜節律睡眠覺醒障礙”在內的睡眠障礙。 針對失眠, 我們還是要找出病因, 對癥下藥, 方能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