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家庭自測血壓 高血壓的大偵探

特約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教授 李 勇

血壓計成為越來越多現代家庭的必備“健康助手”, 但很多人沒有充分利用好它。 事實上, 在家24小時都可以進行血壓監測, 它就好比高血壓的“大偵探”, 能夠幫助我們找到不少蛛絲馬跡, 為更好地選擇服藥時間及藥物組合提供依據。

排除嫌疑:區分“假”的高血壓。 “血壓高”和“高血壓”是兩個概念。 如果偶爾一次血壓超標, 且能找到原因, 如最近睡眠不足、壓力過大、情緒波動大等, 大家不用緊張, 這還不能被診斷為高血壓。 但如果發現自己在不同日期測了3次,

血壓均達到或超過140/90毫米汞柱, 應儘快去醫院進一步確診。

其實, 臨床上沒有“假性高血壓”的說法, 但有“假性難治性高血壓”之說, 它多指醫生給予了三種以上足劑量的降壓藥治療, 但患者血壓仍控制不好, 這可能是因為生活習慣不良, 或服避孕藥、激素等抵消了降壓藥的作用, 加大了高血壓的治療難度。

監視疑凶:清晨高血壓。 研究發現, 清晨高血壓會增加心肌梗死、腦卒中、猝死等心腦血管突發事件的發生風險。 正確的家庭自測血壓就能及時“揪出”清晨高血壓。 監測時要注意三點, 一是要在服用降壓藥前、吃早餐前測量;二是應在清晨起床後30~60分鐘, 排空膀胱、排便後測量;三是監測前先坐定5分鐘, 最好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測量兩次, 並取平均值。 如果該時段自測血壓大於135/85毫米汞柱, 則可診斷為清晨高血壓, 需要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收集證據:調整降壓方案。 出門診時, 我問患者有沒有量血壓, 不少人會告訴我量了, 但到底數值是多少、血壓是怎麼變化的, 卻說不清楚。 事實上, 不同時間點的血壓監測, 是醫生評估降壓方法是否有效的重要資料。 一些已進行家庭自測血壓的患者, 往往能及時發現自己的血壓異常。

如果你是初診、正在調藥或血壓波動較大的高血壓患者, 建議連續5~7天, 每天早晚各測一次血壓, 這能為醫生調整降壓方法提供有效“證據”。 如果是休息日, 也可以在下午三四點時加測一次血壓, 這樣可以輔助判斷早上吃的降壓藥效果如何。

等血壓平穩後, 一周監測1~2天即可。

發現目標:隱性高血壓。 它也被稱為“面罩型高血壓”, 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10個高血壓患者中約有1個會被它困擾。 這類高血壓患者往往白天血壓正常, 但晚上血壓不正常, 有症狀後就會經常感覺疲乏, 晚上睡不好覺, 還有一些和普通人一樣沒有特殊症狀。 然而, 心電圖檢查、心臟超聲等又會查出異常。 針對這類人群, 一般建議在吃完晚飯、晚上睡前連續幾天監測血壓, 以便輔助發現“隱性高血壓”。

在臨床上, 發現有隱性高血壓的苗頭後, 我們常建議患者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確診。 患者需要把24小時血壓監測儀帶回家監測。 由於感測器在左手臂, 因此監測時左手臂不能太用力, 動作幅度不宜過大,

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平時一樣的作息和心態。 建議每個家庭都備一個全自動電子血壓計, 時常監測血壓, 及早發現和控制血壓, 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