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長期餵飯的孩子不會長大 缺少獨立性

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能夠快一點長大, 這樣就可以承擔起一定的責任了。 當然,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的, 可是現在很多父母就喜歡慣著自己的孩子, 什麼都幫孩子做, 甚至連吃飯都還要親手喂。 有的人會說那孩子太小當然要喂了, 這是很正常的, 而小編指的就是一些歲數比較大的孩子, 甚至有的孩子到了五六歲的時候還是由家長餵飯, 根本不會自己動手吃飯。 這樣長期餵飯的危害是很大的。

長期餵飯

危害孩子身心發展

1歲多的寶寶已有了自主進食的渴望, 家長應從主導轉變成輔助, 鼓勵和協助幫寶寶進食, 讓寶寶感到進食的快樂, 和大人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 如果這時家長仍然給寶寶餵飯, 勢必給寶寶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生理影響

導致咀嚼功能不足, 影響消化吸收。

孩子進食過快, 不能充分咀嚼食物, 不僅會增加寶寶的胃腸道負擔,

影響牙齒的正常發育、臉部的肌肉鍛煉, 甚至對孩子未來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影響動作平衡和手眼協調能力的建立。

自主進食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協調配合, 家長餵飯將使孩子失去動作平衡和手眼協調能力訓練的好機會。

影響對食欲的控制, 孩子更易超重。

餵飯過量可能將孩子的胃撐大, 造成小兒肥胖。

心理影響

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失去吃飯的樂趣。

餵飯時孩子容易不專心, 會東張西望、離開吃飯位置跑來跑去、玩玩具、看電視等, 而家長催促和逼迫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使得孩子感到吃飯是一種負擔, 一種強迫性的任務, 易誘發厭食或挑食。

使孩子缺乏自我服務能力和獨立性。

孩子認為吃飯並不是自己的事情, 而是會讓家長開心的事情, 不吃飯是可以拿來要脅家長的事件, 這種不正常行為將導致孩子認知上的錯誤, 也容易養成依賴、懶惰、生活能力低下、無責任心、害怕困難等壞習慣。

延續到生活學習上, 遏制孩子的自主發展。

習慣於“餵飯”的孩子, 將來也會事事依賴家長, 例如讓爸媽幫忙做錯題集、做作業、整理書本課桌、做各種補習規劃等, 家長們滿足了自己的呵護需求, 卻扼殺了孩子原有的天生學習探究才能。 長此以往, 孩子本身的應有功能逐步退化。

那麼如何教會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呢?可以準備一碗飯, 放到孩子面前, 給孩子筷子或者是勺子, 孩子怎麼吃, 用什麼姿勢吃都不要管,

只要他能夠把飯吃了就可以了。 然後慢慢的糾正其不良的吃飯姿勢, 最後, 孩子就可以自主的吃飯了。 如果孩子還比較小怎麼辦?要知道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這時候你可以準備兩把勺子, 兩碗飯, 自己和孩子坐在一起, 讓孩子學習你吃飯的動作, 一來二去孩子自然就通過模仿學會自己吃飯了。